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  神秘  神往——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科普文整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一)

(2015-07-24 16:21:15)
标签:

教育

文化

情感

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伍阳斌

 单元认识

说明文,就文本内容而言,学生阅读了解并不难,因说明文本身是讲究通俗、易懂的。既然学生一读就懂,为何不让学生一读了之,还有教的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关键是确定教什么。也许同学们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文本内容,获得一个相关知识的总体印象是较容易的,但一旦到了语文学习、单元整体的高度,或者针对文章“全部”、段落“局部”、词句“细部”的一些问题,未必然明晰其中的奥妙。这些浅易的说明文背后,到底有哪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挖掘、有哪些深邃的知识需要阐发呢?这就要研究整个高中语文课程的安排,对单元文章教学的赋值定位,研究教材对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导向,研读文章内容,关注文章特点。这样综合考察,才能确立出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获得效益。

从整个高中课程安排来看,“阅读鉴赏”落实到必修三的第四单元《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三篇科普文章,教学的关键词是“启迪与想象”,即启迪心智,激发想象。看来,语文课中学习科普文章,并非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明为主要目的,而是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也就是学习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在具体阅读科普文章时,还要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关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人。所以说,学生能读到的那一点,恐怕更多的是科学知识,以为了解那点科学知识,课文就算学完了,这是极为肤浅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展开自己的思维翅膀,打开自己的想象,激发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从科学家们开展科学探索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上获得丰富的做人、治学、探索、研究的启迪。

同时,既是科普文章,那么教学的“最大方法”,则是依据说明文文体特征来指导阅读科普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则是教会学生能够自觉地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来阅读鉴赏科普文章。至于获得相关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形成注重科学探索过程的意识,则是附着在这个“大方法”“总目标”主体之上。

依据说明文文体特征来指导阅读科普文章是“最大方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一是科普文章一般归属在说明文范畴,我们要以对待说明文的态度来对待科普文。二是要认识说明文的构成要素,即:说明对象(内容)、说明顺序(条理、结构、层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语言风格特色)等。三是从《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三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四个方面入手来组织和展开学习活动,从而熟练阅读技巧,训练研习能力,提升鉴赏智慧,并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态度,增厚科学感情。

教学设想

1、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整体观照,统筹兼顾,各个击破

站在单元的高度,通过促进学生的读、思、议、说,不仅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感受浩瀚宇宙、多维空间的神秘,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令人神往,而且开阔视域,站在人类的高度,来关注、关怀人类!

同时,具有一种整合的思想,体现大眼界、大问题、大构造、大境界。结合本册“表达与交流”中的“讨论”活动来架构教学。因为“讨论”这个活动,不一定要专题进行,可以将之有效地融合在课文教学之中,实现相得益彰。

运用单元教学法,实际上还存在一个三篇文章特点的一个比较功能(当然,这没有必要特意去深究)。

2、教学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通读三篇文章,讨论并把握各篇的说明对象。

第二大板块:分读三篇文章,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段意、文意,理清说明条理顺序。

第三大板块:自由选读精彩部分,从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和交流。

第四大板块:自由例读关键部分,从鉴赏典型语句入手,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通俗、生动、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第五大板块:讨论解决来自同学们阅读三篇文章时的疑难问题;或老师提出思考方向与解读角度,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形成基本共识。

第六大板块:整合阅读三篇文章,通过想象感受动物世界、宇宙天体、多维空间的神奇,表达对科学探究的情感,畅谈自己所获启迪。

3、运用五种学法:

教学的六大板块,都以学生个体或群体为主体,以讨论、对话、交流为方式,以阅读、思考、展示为主线,以信息筛选、语意概括、准确表达为重心。老师组织、点拨、评价、提要、深化。具体形式和行为是:

独学——阅读、思考、质疑、批注、表述。

合学——话题(说明对象、层次、顺序、语言等)交流、讨论、质疑解难。

展学——话题(说明对象、层次、顺序、语言等)破解、思维过程、思考结果、心得体会分享,形成基本共识。

悟学——获得启示,悟出道理,悟出科普文阅读技法、悟出精神等。

用学——练习巩固、迁移拓展、开阔视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