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的几首唐诗
(2016-12-19 14:53:25)关于“物理”的几首唐诗
物理——这是现代人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汇,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凡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清楚“物理”的概念。即“物理”是物理学的简称。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但是,中国古时称“物理”是事物的道理的意思,《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就是光凭耳目的听闻和观察,不足以分辨出事物的道理。还必须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和辩证,才能得出可靠结论。古诗中有关“物理”的表述,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下面主要根据唐诗中有关“物理”的表述,来分析一下:
(一) 唐王昌龄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诗中,有一句诗说:
“···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
意思是,以道相结交,并不是事物的道理,而精神上的交往才可能不留窒碍。这里的“物理”一词,就是“事物的道理”的意思,不是精神上的“道契”(“道契”就是以道相结交),如果以精神上的“道”来处理人际关系,那人际关系就比较和谐。王昌龄把精神和物质分得很清楚,这是我们读这首诗时必须认识清楚的。也可看出古人在认识论这一方面,已经清楚地把物质和精神分开了。
(二)唐杜甫诗《述古三首》中有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说的是古时君臣和合,可以一起探讨事物的道理。
这里说到的“物理”,也是事物的道理的意思。“推”就是研究和探讨的意思。全诗很长,说到了农商、君臣、官民、动植物等等,这些都是杜甫要探讨的“物理”。表达了他对于政治的一种向往。
(三)杜甫还有一首诗《曲江二首》,其中有句: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生。”
这是杜甫穷困潦倒的时候所作的诗,他的“细推”,其实已经“看透”,他看透了官场的虚假,看透了人情的冷暖,看透了自己半生的蹉跎,还不如抛却浮名,及时行乐。
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细推物理”,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但是,他得出的结论却与上一首诗《述古三首》的结论不一样。《述古三首》还有点向往,这《曲江二首》就消极得多,只有饮酒消愁了。
推敲“物理”的结果不同,说明物质对于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从杜甫的身上是否可以看出点端倪呢?
(四)白居易有一篇诗,名曰《效陶潜体十六首》,其最后一首诗全文为:
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交流列四渎,清浊不相伤。
太公战牧野,伯夷饿首阳。同时号贤圣,进退不相妨。
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粱。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
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谓神祸淫人,暴秦终霸王。
颜回与黄宪,何辜早夭亡。蝮蛇与鸩鸟,何得寿延长。
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举头仰问天,天色但苍苍。
唯当多种黍,日醉手中觞。
诗中提出八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人们常说的问题,许多问题都是极端的事物的两个方面,作者不得其解,普通人更是莫名其妙。诗人接着说:“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说事物的许多现象和本质是不可揣测的,神仙之道也是没法度量的。最后诗人只能眼巴巴的望着苍天,无可奈何,以酒浇愁。
白居易先生提出的问题,在今天我们看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八个问题中有四个是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包括①为什么黄河河水浑浊、济水水质清冽,汇合到一起时仍然清浊分明;②稻梁是怎么长出来的?是天爱民的表现吗?③豺狼是怎么生出来的?是天不爱民吗?④有毒的蝮蛇和鸩鸟,为什么还长寿呢?)有四个是社会科学的问题,(①太公大战牧野,伯夷饿死首阳,两人情况不同,但是不影响各自的选择。②说神庇护善人,为什么孔圣人一辈子栖栖遑遑?③要说神惩罚坏人,为什么秦国最终成就了霸业?④颜回和黄宪这些大善人为什么早早夭亡?)这些问题都不难回答。白居易先生回答的“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中的“物理”主要是包含自然科学的道理,而“神道”则主要包含社会科学的道理。诗人所说的“不可测”和“亦难量”只是说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还不具备这个认识的条件。但是,我认为,诗人在那时就能把“物理”和“神道”分开来解释,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认识论上的进步了。
唐诗中还有许多关于“物理”的诗句,举例如下: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因兹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唐李群玉《将之京国赠薛员外》“亨通与否闭,物理相沉浮”。
唐李咸用《秋望》“荣枯物理终难测,贵贱人生自不知”。
唐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等等。意思都和上面的解释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