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越人歌》之随想
(2023-06-19 15:28:28)分类: 书里书外 |
《越人歌》的来由:楚初王(子比,?—前529)的弟弟子皙,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子皙,子皙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是谓《越人歌》。子皙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
《越人歌》的古越语记音(汉.刘向《说苑》):“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翻译后的楚语《越人歌》: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从政治、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对《越人歌》的考量,历来专家们都有许多成果。
我们普通人读《越人歌》,越人的善歌、楚辞的优美自不待说,想想《越人歌》能流传下来的一些细节缘由,感觉非常有趣。
1.
如果是即兴唱的《越人歌》,从歌词水平看,这位越人船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民歌高人。越人普遍善歌还是仅个别善歌?如果普遍善歌,那么越人的早期文化为什么这么普及就很值得探讨了。
2.如果这名越、楚语翻译不是专业诗人,其随口翻译而成的《越人歌》,楚语诗歌表达水平相当高、且具有后来的《楚辞》风格,说明楚人诗歌表达能力强并且普及,《楚辞》风格诗歌在当时的楚国非常流行。后来出现《楚辞》是有丰饶的土壤的。
3.与三皇五帝的传说不同,古越语记音文字歌词与楚语《越人歌》都被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了。事件随机发生,地点在河上,当时还没有容易携带的纸笔,不知是用什么方法完整记录下来、且被录入典籍的?
可以推测楚国有完备的文档史料记录保存制度,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法应该也是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