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道树

(2023-06-12 16:55:18)
分类: 古人工程成就

最近读了一篇叫作10亿人都忽视了的一个小细节,藏着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别的文章,文章作者自驾去过40多个国家,作者感觉行道树是中国主要道路的标配。很难在中国的城市里找到一条光秃秃、没有绿化的马路。国外也有少量道路配置行道树的,但绝大多数没有。即使有行道树的,其管理水平也不甚高。

仔细查找一下我国行道树情况,《国语单子知陈必亡》记载单襄公语:“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可见,我国在道路两旁种树的做法由来已久,至少是从周朝就已经开始了,并且早已形成制度。周代为官管国道,设置野庐氏”管理。《周礼·秋官司冠·司隶/庭氏野庐氏掌达国道路, 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

再搜索几例:

《史记贾邹枚路传》:(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秦驰道青松夹道、宽广壮丽。

《贞观政要·卷十·论行幸:“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

金史·志·卷五:“驰道两傍植柳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横吹曲辞三青槐夹驰道,御水映铜沟。

《南越笔记·卷十三先是宋延佑间有仓振者知新州,夹道植榕。其后高芝复植松。于是行旅歌之曰:“仓榕高松,手泽重重。高松仓榕,夹道阴浓。”而佥事刘洵者,修高、仓故事,自高要南岸至新兴,令里胥分地植榕,遣官以时验勤怠,至今榕树存者大十围。   

《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清时官道,宽数十丈,两旁树柳,中杂以槐。官道六百余里,两旁古柳参天,绿荫幂地,策骞而得,可数里不见烈日。”可见清代的林荫大道已有颇有

可见我国种植行道树是古今一以贯之的。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行道树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这一句来看,种植行道树是为了“表道”。

“表”字原意为上衣,后来渐渐有事物外在的一面标识、标记等含义。古时也有专指作标记的木柱,如《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如果用作动词的话,有设立标记标出,标明等意思。

远古时期道路简陋,路面与旁边的土地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不设置哪里到哪里的道路标志,行人、车马十有八九会在荒野里迷路瞎走。最初种植行道树作用是为了“表道”,也就是标记出道路位置的意思,方便行人、车马行走。行道树后来延伸出来的作用则另当别论了。

我们国家的行道树不仅历史悠久,且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吃螺蛳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