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海霞教学设计3《王何必曰利》

(2017-01-12 16:35:46)
分类: 课题研究成果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执教人

魏海霞

年级(班级)

211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内容

(课题)

    《王何必曰利》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出自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阅读难度不小,文言知识较多,孟子提出“何必曰利,要曰仁义。”发掘孟子的观点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文言知识有了一定的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学起来难度应该适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养成阶段,要用正确的进步的价值观引领他们武装他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课文,理解孟子义利观。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难点

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

 

设计思路

学习先秦诸子,要积累文言知识,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更要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品德。

教学辅助工具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导入新课

 

战国中期,世风日下。人们追名逐利,唯利是图,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现实,孟子高扬仁义的大旗。今天我们来学习《王何必曰利》板书课题。

 

 

 

 

1分钟

 

 

一、交流预习作业(一)、为下列加线词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语注音  

宋牼将之楚         然而不王者         孳孳为善者   

之徒也           利与善之间也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亦有仁义而已          

2、上下征利       

3为后义而先利                  

4、吾闻秦楚构兵 

5、愿闻其                     

6孳孳为善者

7、利与善之 

(三)、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先生将何之

2、未之有也

3、孟子遇于石丘

4、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四),翻译句子

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8分钟

三、学习第一则

 

二、提问:(一)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二) 说明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

 

 

 

 

(三) 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一、思考回答正反对比论证   
1
、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2
、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  (四)讨论后总结

明确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明确: 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分钟

四、学习第二则

一、提问:(一)宋牼劝战的方式和条件是什么? (二)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三)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四)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五)探讨本则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分析总结

 

 

 

 

 

 

 

 

 

 

 

 

 

(六)小结:

 怀利则 兄弟割袍 ,恩断义绝,父子反目 ,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国将不国;
怀仁义则
 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 君臣同心同德,也就称霸天下。 

明确:言其不利,有所遇。

明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明确:何必曰利——曰仁义而已

 明确:行仁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分钟

 五、学习第三则

 

1、 提问:第三则强调了什么内容?

2,本则的论证方式是什么?

 

回答说明舜跖之分在于善利之间。

 

 

讨论总结(正反对比论证)

为善成为舜一样的圣贤之君,为利则成为跖一样的杀人魔王。

 

 

4分钟

六、总结三则短文。

 

六、总结三则短文。

1、 都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2、 三则都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3、三则短文都表达了面对“义”与“利”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仁义与利,前两则中的仁义与后一则中的善内涵一致。)

明确:(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在那个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社会中,孟子高举起仁义的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这体现了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

 

5分钟

七、拓展:

 

义利问题就是人的道德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每个人都常常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孟子的义利观对于今天的我们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交流看法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利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人一切向钱看,虽然谋取了利,但心灵世界却空虚的一无所有 。
 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食品安全就曾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造假售假者似乎并没有在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这两年有毒食品的出现竟有愈演愈烈之势,瘦肉精、皮革奶、毒豆芽、染色馒头、墨染粉条、牛肉膏、一滴香、火锅红、地沟油……如此大张旗鼓地制假贩假 。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人以“利”字当头,大家就会互相坑害;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高扬仁义的价值,大家就会互相关爱。)

 

6分钟

 

八、总结

 

 

我借用一家称雄国内500年的晋商商号的一副对联“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送给大家,希望你们不仅要口耳相传,更要厉行实践,走上社会能成为大丈夫和真君子。

 

 

 

 

2分钟

教学反思

 

优点:高中选修课没有形成固定成熟的教学模式,也很少有经验值得借鉴,所以我上的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这块做得不错,价值观的引导也比较到位。

缺点:课堂容量过大,学习气氛有点沉闷,还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才会好。

 

备注:本课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获“部优”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