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杂谈文化 |
玉坡村,位于钟山县城西约25公里,英家古镇北偏西约6公里处。玉坡村始建于北宋,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村庄。据玉坡《廖氏族谱》关于其始祖廖致政的记载,“旧碑载公系元祐进士,藉江西抚州府金鸡县,官于昭(州)之旧县龙坪,其故此在陶唐村,南渡后不复北归,爱玉坡山水之胜而家焉...”。金鸡县,查不到相应资料,应为金溪县之误吧。按资料,廖致政是被贬官才到龙坪的,其县治在今钟山县清塘镇陶唐村,距玉坡村约10多公里。到了元朝中叶,因廖氏五世祖的僮仆与赤马夷壮结怨而引起争斗,玉坡廖氏族人被迫举家迁居府城桂林。明朝初年,其六世祖廖履常领兵回故土平定瑶民起义,复家玉坡,而重归故疆。也许正是由于该村为官家之后,所以读书之风盛行,人才辈出。据玉坡村廖氏族谱记载,从宋到清,玉坡村共有进士举人11人,其中进士1人,文举6人,武举4人,各类贡生26人,有禀、监、庠、增生等秀才(相公)不计其数。历史上,玉坡村田广地富,有钱人众多,出道为官也多,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贵村和官臣乡,素有“小南京”之美称。
玉坡村,是钟山县有资料可考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村落,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接近村口,首先见到的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常见的“井”,也就是泉了。
玉坡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坐落于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其东、西、南三面山岭绵延,村舍分布于三台山、珠山、大庙山下,因地处较低,村落四周井泉密布,池塘广阔,水源丰富,稻田肥沃,植被茂盛。这口井就是村中水量最为丰盛的岩口井,所在位置即为岩口井自然村。


村子南边有一片荷塘。当时已经开始改造,修有栈道和九曲桥。
北边的房屋属于玉东自然村,也是玉坡村委会所在地。

南侧村庄属于五房自然村。

从九曲桥上折回。

首先参观的是一座牌坊--玉坡恩荣牌坊,位于五房自然村村道旁,为广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肃父母早逝,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并随祖母龙氏学习经书。明万历丁酉年(公元1579年),廖肃中举,历任四川灌县知县、云南临安府别驾。后因祖母年老多病,辞官回家侍奉祖母,祖母逝世后结庐墓前为祖母守灵。村里人劝其复出为官,他说“亲已死,复出何为”,坚持不出;
廖世德,字荣先,号枣村,廖肃五世孙,清康熙辛卯科举人。世德少年失去父母,以孝敬祖母而闻名乡里。后中举任河南光山县令。任职期间,他关心人民疾苦,减少各种杂役,使民安居乐业,以宽济而得民心。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辞职归乡,两袖清风,靠勤俭自娱。家有藏书千卷,朝夕手不停披。其人为人正直,邻里有不平者均为排解,尤其乐善好施。燕塘山口溪水寒凉,尚无桥梁,来往需涉水而过,甚不方便。世德解囊修建梓木桥,以利行人。康熙癸巳、辛丑年闹饥荒,斗米价五百钱,人民难以度日。世德减价平粜,深得民心。
看来这两人经历相似,都是孝义两全的好人,朝廷这次褒奖总算是实至名归。


牌坊四根石柱两侧各有戗鼓石一对。其中,牌坊正面中间两柱的戗鼓石造型别致,石鼓之上还各立有石狮一只。




牌坊以圆雕、浅浮雕和透雕各种技法相结合,刀法细腻,工艺精湛。饶是老牛已经看了超过一百座古牌坊,仍然忍不住要给个大写的赞字。

右侧次间,下枋雕刻“麒麟吐玉书”,寓意祥瑞降临,子孙贤德。上方字匾阴刻:“恩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男、当强;恩授修职郎,岁进士、胞侄当权、仝附建。龙飞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榖旦”。上枋雕刻波浪纹饰,

柱子与斗拱之间有各种图形的透雕花板。


接着,从下到上介绍主间石雕。
主间分为四层。最下面横枋为高浮雕双狮戏绣球。上面字匾采用了十分繁复而又少见的形式:先以阴刻手法勾出四角带花边的四方形,中间则是阳刻的楷书字体,文字为:““敕授文林郎知河南光州光山县,康熙辛卯科乡进士廖世德建立”。

第二层横坊雕刻“巡游图”。四个考取功名骑马巡游的人,前面有人撑着形状像华盖的伞。这个大约有孟郊的《登科后》中“春风得意马蹄轻”的感觉了,寓意金榜题名。字匾为“明诰授奉直大夫云南临安别驾,万历丁酉科广西乡试进士廖肃”。


左侧次间,下枋刻“书卷日出”图,字匾为“遵乃祖训”,要求子孙必须恪守祖宗的训示。

右侧字匾刻“诒厥孙谋”,意思是要及早为子孙做好谋划。

主间下枋雕刻“双凤朝阳”,上方字匾为“光前裕后”;第二层雕刻“八仙过海”,上方字匾刻“世泽绵长”。再上则雕刻“鲤鱼跃龙门”,期盼子孙后代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鲤鱼跃龙门石雕之上,还有文武两官,中间有“恩承奕叶”四字。说明祖先的功德代代相传。


小土狗,好久不见...

巷道深处的门楼。

毛泽东思想记心间。


入门后居然是偏房,经过小门才能到达天井。

出村,荷塘北边有小石拱桥,下面是玉坡村古时灌溉用的沟渠。


接着往玉东村走,村口有两口紧紧相邻的古井,形状比较好玩了:一口六角形,另一口正八边形。

六角形的古井,井沿少了一边,难道为了取水方便?

玉东村这边是村委会所在地。按照旅游地图的标识,在玉坡小学西侧找到这座“协天宫”。

第一眼看到协天宫,感觉就是荒废、破旧,老牛甚至没有萌生任何一丝在这里可以寻到宝的念头。可是,当你静下心来细细查看后,想说的第一句话居然会是:失敬了!



封檐板就是贺州本地喜闻乐见的形式了--绿色底板浅浮雕,内容主要是花鸟鱼虫走兽了。
这段有花卉、蝴蝶和鹊鸟,最难得一见的是大南瓜。

葡萄藤上爬着老鼠,你觉得恶心吧,寓意多子多福...

蝙蝠与祥鹿。


这幅图老牛就蒙圈了,有四只脚和开叉尾巴的这是什么鬼?



石阶两侧矮栏板前端各有石鼓一个,鼓面分别雕刻两只仙鹤和一对玉兔。


柱础上方雕刻渔翁打渔,中间应该是鱼篓吧...生活气息十足。

这个柱础雕刻精美的暗八仙图案。

廊前的一对石狮,更是让老牛再次惊艳不已...贺州这边的小女孩长得很有灵气。

先看右侧石狮,这是母狮子。

一脸不情愿的小家伙,想出去玩了吧...

整只狮子纤毫毕现、惟妙惟肖,神形俱佳。

底座雕刻三幅人物故事,感觉是神仙手执法器与水中的鱼虾蟹精搏斗的场景,法器有勾、扇子和剑。哎,才疏学浅就是麻烦...

底座正面,雕刻一段文字,和左侧的文字合起来,讲的是狮子来由及捐建石狮的缘由和意义。后面很重要的一点,点出了由信生廖当元书于“道光己酉年孟冬月”,也即协天宫的建设年代为1849年。


左侧雄狮。

脚下踩着一只石鼓!到底是谁说狮子只玩绣球的,出来走两步我看看...


底座浅浮雕内容与右侧相似,不同的是法器为拂尘、扇子和八卦罗盘,而这边的鱼虾龟更加明显。难道是镇水的意思?


大门两侧门当石雕刻丹凤图案。

门槛石中间雕刻团花锦,两侧各有一条夔龙。

檐下为拱形轩廊。


双龙戏珠两侧,还各有一个浅浮雕小人像,一个是文曲星君,另一位则是魁星。冀望子孙才高八斗,一举夺魁。


这群小学生刚好课间休息,协天宫成了最佳嬉戏场地。小孩子释放天性倒是没什么,可惜一对石狮子就...

入内,一进门厅。
门厅右侧有土地公神位。

左侧有一个牵马的人,当为周仓同志了。离得有点远啊,看来最近跟关老爷闹别扭了...

望进去,可见协天宫为三进两天井布局,二进为敞厅。

二进左侧次间供奉有观音菩萨。对联为:西方绿竹千年翠,南海莲花九品香。


后进正殿,祀关公。天井两侧有廊庑;正殿地面抬高许多,前设五级石台阶。

正殿廊前为两根石柱,高约4.5米。上面阴刻楹联为:德可赞天上司天庭风云雷雨与四尊而共布,功能镇地下辖地府土垒幽酆偕十殿以同施。

柱础雕有寿字与精美花案。

内廊柱采用木柱。其石柱础也是罕见样式:下部为八边形,每一面还雕刻一头小狮子在负重;上部为鼓形,雕刻多重莲花瓣,纹理精细,雕工一流。




主间祀关帝爷像,有大小各一尊;这次关帝爷身前增至四人,难怪周仓失宠了...


正殿廊下枋板有人物故事浅浮雕。这次老牛居然都认得,这一幅为“周文王渭水访姜子牙”,也就是姜太公钓鱼的典故了。

这一幅雕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协天宫隔壁,有一座三开间建筑,这十分简陋的古屋就是玉坡廖氏宗祠。

石柱上的楹联写着“源脉本金鸡”,只是金鸡县是否金溪县还真是不得而知。


这柱础居然是两个石雕件连接而成,都是方圆结合。下部为石鼓状,上部圆柱体雕刻暗八仙,方形部分雕刻寿字,两边各有一只蝙蝠,寓意福寿双全。


廖氏宗祠大堂脊檩上面还有“大清光绪十七年”字样,说明祠堂现存为1891年修建。




接着前往玉西村。
玉坡村原为一个村落,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地方贼寇常打家劫舍。为了防御匪患,该村部分较富裕的人家纷纷内迁到大庙山后,建立了玉西村,从此玉坡分为玉东和玉西两个主要自然村,也由此形成了玉西村富人比较集中的格局。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庙宇、宗祠等重要文物都在玉东村,而现存主要古民居皆在玉西村的局面了。
按图索骥,在玉坡村的珠山南边山崖,有一方摩崖石刻,阴刻着“山辉”二字,字大1米有余,是目前钟山县发现的最大的摩崖石刻。这个老牛居然没找到,在途中倒是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原来,这就是玉坡廖氏先祖--廖至政之墓。



墓前香炉明显是古物,雕工细致、图样精美。中间有双凤朝阳图案,凤凰感觉营养不错;上面是十分紧凑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最上饰以拐子纹。

围着珠山南边绕西行,很快到达玉西村。

沿着石板路进村。图中右侧山峰当为珠山,左侧露出一个小角的就是大庙山。这两座山可谓是玉西村的天然屏障了。


走了一段,见到一棵古樟树,下面有一个门楼。




古民宅横跨小沟渠的部分,巧妙地做了一座石拱桥。

此门楼名叫“玉屏门”,应该为旧时玉西村的南门楼。门楼外就是古石板路。




开始进村观赏古民居。

玉西村古民居的样式布局,其实与其他古村落还是略有不同的。最明显的就如眼前这座院落,我就稍微多说几句。


门楼上照样画满山高水远。

门楼进去后,同方向还有一间门楼,这是通往后面一座主屋的。按我理解,这应该是一家兄弟俩的住宅。侧面的门楼打开来就是公共通道,关起来又可保证一定的私密性,体现有合有分的微妙关系。

从第一座主屋侧面进入,内为四合院式,与龙井村建筑类似。前后为厅堂,两侧为杂物房或厨房。但是玉坡村房屋天井一般比较狭小,感觉采光上略有不足。


从侧面门楼进入第二座主屋,每座主屋另有一个专用门楼。




门楼内部,院子就不太实用了。

同样经过小房才能进入天井,构造不太实用,感觉防御性强点。

重回主村道。石城墙连着又一门楼,这应该是玉西村西门楼。

门楼外侧有一口古井,青石井圈打磨得十分光滑。

旁边还有方石盆,盆底有小孔可排水。

村子西面也是一片荷塘,周围群山环抱,竹林葱簇,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城墙上还开有斗形窗。

从主村道再进入另一条巷子。玉西村的脉络还是十分清楚的,以南北向的主村道为干,向东分出若干条巷道为枝,每条巷道设有若干门楼,防御性能极佳。

门楼主建筑与外门院相对独立。椽条的端部绘有蓝白花纹,是玉坡村一大特色。

窗檐有“日月恩光”字样。

门楼墙檐书“衍庆”二字,下有灰塑石榴造型,下有堆塑的“吉星高照平安宅”字样,处处寄托美好的愿景。

门楼里是一个过厅,一边可通往侧面的外门院,这里一般做为杂物房和厨房等用途(有一些则是之前见到的作为相连院宅的通道),这个设计倒是十分巧妙,使功能区相对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过厅的另一侧则是进入主建筑的天井。

主间对面一般是一个敞厅,二层有阁楼。


天井由规则青石条铺就。

屋内正堂,两侧开有小门。

正堂后还有一个小天井。



继续往东,房子一直建到珠山脚下。

又见一座有高大封火墙的豪宅。

几乎相同的外观,大门却开得完全不同。

这座大门开在封火墙正面。

里面为两进一天井格局。封火墙后就是过厅,上面有楼阁;中间为天井,后连主厅。



天井里石阶的栏杆端部也做了一个精美的微型石鼓。

墙壁上还有精彩的书画作品,显示主人家良好的文化修养。






走着走着,从一个门楼出来。

二层更楼开有六角窗。

上面有灰塑加绘画的蝙蝠形象。

这条巷子,则是与主村道平行的内巷。

这一带每条巷口都筑有门楼。

封檐板有绿底万字纹。

这幅瓶花灰塑旁边还有题词:莫谓平安无傲骨。




又一个门楼。


最后,从双门楼的巷子出来回到主村道,算是完成了对玉坡村的探访之旅。

后记:
关于玉坡村先祖廖至政,其实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因为关于廖至政进士科第的有关信息,在县志里竟然无据可考。有人据此猜测其先祖其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廖正一。但第一点就很不通的,廖正一是湖北安陆人,跟玉坡村古碑所记载的先祖为“江西抚州府金鸡县”人就大相径庭了。有兴趣的可以查看钟山县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陈晓林所写的相关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