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2019-10-06 17:03:30)
标签:

杂谈

旅游

文化

历史

图片


离开黄塘村,继续高水村的探寻之旅。
这就是走路的好处,总是可以见到这些久违的美景...这棵大榕树,树冠直径大约在30米左右,成精了都...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体验完了榕树的阴凉,继续上路。远远看到了这座美丽的围楼。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接下来就尴尬了,居然数度尝试,从各种不同方向走,就是始终无法到达围楼...
为什么呢?说到底就是老屋没人住,各种荒废坍塌,堵住道路;另一种就是圈地种菜,人为设障造成的。为了达到目标,也问了很多人,居然没人指对。沉下心来,自己找准了一个方向,兜了几百米的大圈,从外围来到接近围楼的前方。这时候已经过去25分钟了...汗!
但是,就冲着这么美丽的歇山顶,一切都值了。下面就是彷徨探索之际所见。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后来改变了策略,转了7、8百米的一圈,来到一个操场。这时我就知道对了,因为操场边就是祠堂。祠堂祠堂祠堂,重要的词要说三遍!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老屋之中隐约的围楼。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必须经过祠堂才有路。原来这里是高水村易屋自然村,易姓人的村落。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耶!熟悉的场景又出现了...
易屋围楼,位于马市镇高水村易屋自然村,坐北朝南,砖围。屋顶为歇山式,四角设角楼。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米,五层,约14米。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角楼也是这一代流行的红石加砖叠涩出挑,上面开十字花形窗孔。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大门下为巨大红色砂岩石块砌筑成拱券门,上部以青砖灰塑共同打造成一个三楼牌坊式门罩,中间镶红石字匾。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字匾刻“庆肇鸿图”四个行书大字,楼檐上角饰以鳌鱼灰塑,周边以前有彩绘。可惜模糊不清了。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落款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岁次甲子”字样。此围迄今近百年历史了。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正面围墙一层不开孔,2-4层开红石方窗,顶层以青砖砌八角形孔。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进去也是门厅,后设木梯。其余三面皆为房间,卵石墙体,开拱门。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正方形内天井,设走马廊,与之前看到的永享升平围如出一辙。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此时已经是下午七点,天色已晚,围楼里一片黑暗,照相已经十分困难;再加上木梯、楼板条件难以判定,为安全起见,就没有攀登了。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第三次始兴之旅,再次经过易屋村。此时距离第一次去已过了三个月,土砖房已经拆除,再也没有第一次来时找路的那种尴尬情形了。
剩下的青砖祠堂。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这边是红砖祠堂,还有孤零零的肇庆鸿图围楼。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先进祠堂观看,算是补补课吧。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挑梁木雕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里面为三进两天井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檐枋下的蝙蝠,姿态生动。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廊前卷棚顶,中间是圆孔与八角形孔的组合。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现在一马平川的易屋围,突然显得有点孤单...好处就是很容易拍到全身照,可以清晰看见美丽的歇山顶。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角楼也是新组合--外端以红砂岩石梁出挑,内侧则是美丽的砖叠涩。角楼开一字型、十字形孔,还有十字花形红石窗。顶部的砖于层叠错落之间,构筑出线条优美的飞檐翘角。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正面照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背面照。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侧面照。全方位、无死角。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美丽的歇山顶。整座围楼看起来端庄沉稳,落落大方。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奇怪的是,拆完土房的围楼反而锁上了,没得进去。
出来的路上,路边看到一座祠堂,停车观看。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吸引我的,是祠堂大门前的石柱与木雕。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八角形柱础。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红色砂岩石柱,上面有阳刻的柱联,边上饰以卷草纹。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原来是一家李姓宗祠。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廊前拱形轩廊。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卷棚下梁柱也有精美木雕,这绝对是一间比较讲究的祠堂。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挑梁之间还有木雕狮子,十分少见。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侧面山墙可看出这是一间三进祠堂。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可惜里面已经年久失修。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接着往西开二公里,前往老虎板。此前查阅资料,高水村老虎板有两座围楼,可惜之前并没有找到。这次决定再次探寻。
老虎板位于民丰村后。之前来到民丰村,几乎清一色的一字屋,并没发现有什么高楼的存在,这次亦然。不知道是不是福至心灵,这次我决定继续往民丰村后面的山坳里走。奇迹出现了...
没错,就是这样的两座围楼--完全不讲理的组合,孤单矗立在山坡间的平地,周边并没有任何房屋、村庄存在。仅仅就是两座围楼,让人有点如坠迷雾...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平地前还有一口大水塘,周边竹林郁郁葱葱,倒也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首先是靠近山边的较小围楼,权且称之为老虎板细围。该围主要为卵石建造,仅在转角、窗孔和顶部有少许青砖。楼高四层,平面呈长方形,尺寸约为3*5米,高10米。硬山顶,大门开在侧面,仅在大门上方设有一个角楼。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大门是青砖拱券门。没想到老虎板细围居然还有名字--安居围。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门后即是楼梯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略显简陋的观察孔,外端以青砖砌出形状。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上了两层,顶层木板已经十分腐败,只得放弃。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继续往里,就是老虎板大围。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老虎板大围,从外观上看,已经是一个孤例。材料与细围并没不同,但是其墙体上的卵石,除了底部与顶部少量以灰浆找平,其余大部分都是直接裸露堆砌,看起来又是另一番韵味了。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老虎板大围,歇山顶,高四层,四角皆以青砖叠涩砌出角楼。平面呈正方形,尺寸约为10*10米,高13米。两座围楼据信皆建于民国年间。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正面以青砖砌出拱券门。墙身开满形状各异的窗孔,如一字型、十字形、四方形、壶形和花瓶形。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各种形状的窗孔组合,大家自行体会一番。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角楼交界处,并没有如惯常磨平转角,而是自然交叠,留下砖缝。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入内三开间,中间设楼梯。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正面墙上的观察窗。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屋顶的破落,直接决定了楼板的状况。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从楼板残存的梁间,依稀可见围楼背面还有加建一个突出的小碉楼。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转到围楼背面,树木茂盛,十分阴凉。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背面树荫中不起眼的小碉楼。
高水村--始兴客家围(十四)--马市镇篇(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