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2019-10-04 23:19:33)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历史

图片


开车沿省道244往南,过了浈江,就到达马市镇中心。

马市镇还是颇有一些围楼的。按之前所做的功课,镇中心周边的村子属于围楼密集区域,最担心的就是路边较高较密的房屋挡住了围楼;其二,来一个马后炮的体会,资料中所提及的很多地名在地图上并无标识,而且还有部分资料地址出现了严重错漏,说句得罪人的话--恐怕很多资料提供者并没有亲身去过围楼。所以,老牛采取的策略是:直接进村,地毯式搜查!

这是位于马市镇东侧约500米的陂田村。路边很快发现了这座外形完整、造型优美的围楼。有趣的是,一,这座围楼为纯砖打造,所采用的砖色彩偏暖色调;二,围楼所有的窗洞皆为方形,每一面每层3个,四层共计12个,四面合计48个。且每扇窗的石质窗框还上了红漆,鲜艳亮丽;三,屋顶采用歇山式,四角上翘,造型优美。屋檐滴水瓦采用白色灰泥封边,就像镶了一道白边,意趣盎然。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转来转去,仍然要经过祠堂。好处是,祠堂上有牌子,这里是陂田村大园自然村,卢姓人聚居地。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简陋的两进一天井。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祠堂往往藏身民居之中,而房子几乎就是一排排的一字屋组成,这也是始兴的惯常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来到围楼脚下。可见楼高四层,四面皆以三层砖叠涩出檐,飞檐翘角、灵动活泼;平面呈正方形,尺寸约为10米*10米,高约12米;四角皆设角楼,以红石梁出挑,两边各开铜钱形瞭望孔一个。

这会走近了,发现砖色其实是青红间杂。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脊角灰塑是鳌鱼尾吗?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以巨大红砂岩石块砌筑,上部做拱券;上方红石字匾刻“永享升平”四字。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有帖子说此围建于清代,喏,字匾落款写明了,此围乃“民国十二年”(1923年)建造。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红石拱券门美观简洁,厚达一米,坚固牢靠。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入内是门厅,后方有木梯供攀登;其余三面墙体皆为青砖与卵石混筑,开有多个砖拱券门。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靠近大门后,门厅中部开有一个内天井。这也是很多单一屋顶围楼喜欢的构造。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上楼,每层楼的中间通道部分围着内天井形成一个微型走马廊。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顶层楼板已经消失,只剩下木梁架;屋顶装有透光瓦。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此围看来在五六十年代也曾经做公社公共用途,四层墙壁还保存有许多特殊时代的图表。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看完了陂田村围屋,继续往东,不远是柴塘行政村。我采取的策略是,找个空旷处眺望村落,围楼往往都是高出一等的存在;重点其二,就是之前说过的,古村落的地标--古榕树。
果不其然,在柴塘村的外围,一座造型别致、气势宏伟的围楼矗立眼前。这里就是柴塘村围背自然村,权且将围楼称为围背围。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初见围背围,我的内心还是十分激动的。毕竟,这是围楼中很少见的立面组合形式。外围以房屋和围墙共同构筑成八字门楼,外屋高两层,门楼上设有更楼警戒。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里面的围楼呈平面正方形,五层,目测尺寸约11*11米,高13米,建于民国时期。屋顶为歇山式,砖叠涩出挑,四角上翘,雪团滴水。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为青砖拱券门内设长方形石质门框。上方更楼开有两个花窗和一个十字孔用于观察。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花窗是这一带很常见的蝙蝠衔钱图案。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门楼内侧开有一个中门和两个拱券小门。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侧的两层楼房。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精美的红石“寿”字窗。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古井,有整石打磨的井圈。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外形高大俊朗,开有红石方形窗、圆孔和八角孔。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分两层,外面采用红石筑拱券门,内部则为砖砌,总厚度达一米。非常可惜的是围楼内部已经残败不堪,坍塌的废土甚至已经堆积到门前,无法入内。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四角皆设角楼,以巨大红石梁出挑,上立面开有红石铜钱形漏窗。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围楼旁还有另一道门楼,当为后来增设。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狗洞居然是一个八卦图。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后面又是一座门楼,接着民居。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这座门楼上方精细的青砖叠涩和木雕彩绘,都在昭示着主人家昔日的荣光。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门联“堂上晚风萱草绿,帘前春雨杏花红”,浓浓的书卷气,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角楼窄面开有别致的红石桃形窗孔。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看完围背围,向着边上的古榕树靠近。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一般而言,古树附近都会有祠堂存在。原来这里是柴塘卢家祖堂。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还有隐约间,从屋顶上望到的这一幕...精美的歇山顶--飞檐翘角,状若穹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直奔主题,就称之为卢家围楼吧。关于这座围楼,网上并没找到什么资料。按我的推测,该围应该建于民国时期,平面呈正方形,尺寸约10*10米;四层,高约12米。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旁边残墙上精美的灰塑图案。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此围同样四面角楼,上方砖叠涩出挑,下部红石梁悬挑,角楼窄面开一字型和圆形孔,宽面则设有铜钱形红石漏窗。脊角应为鳌鱼尾。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为红石拱券门,上设字匾,可惜字迹损毁严重。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好在内部完整,中间为过厅,两侧厢房,开有砖拱券门。上楼的简易木梯设在过厅后方。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往上仰视,围楼设有四方内天井一个。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上楼。二楼梯间与过厅之间设有通花木雕屏风。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天井四角设有立柱支撑。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三楼。两侧厢房皆开有大幅雕花木门扇,在围楼里算是十分豪华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过厅中部屋顶设八角形藻井。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天井栏杆精美的木雕图案。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瓜状柱头。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门扇的通花窗格。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腰板上通花雕的花开富贵。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喜上梅枝。居然还是上了金漆的,厉害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斗形窗。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天井上部的四方卷棚藻井,木雕采用红底金漆,极尽豪华,令人侧目。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八角藻井也是卷棚,服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上四楼。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与老赖村围楼类似,四楼更多的空间被三楼的豪华卷棚屋顶占用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同样留下了回字形走马廊的空间。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角楼内部。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从窗口望到的围背村大围。歇山顶非常平,所以从下方很难看清。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铜钱形漏窗。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这是出来后在不远的楼上所拍的屋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十分漂亮。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卢家围楼后方。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接着,往柴塘村告岭自然村。这次寻找告岭围楼,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柴塘村了。之前地图上并没有告岭这地名,所以这次去,完全是一个村一个村挨个寻找的,最终找到了目标,位置大约就在地图上的“窑岭上”。
眼睛必须学会在一片破旧房屋之中迅速查找到亮点。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旁边还有一座十分规整的青砖围楼遗存,可惜被围起来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绕着走上一圈,后面的残墙更矮,只剩一米多一点。可惜了...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围楼没看成,反倒惊动了两只恪尽职守的汪...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还是回到正题,前往告岭围楼。建造此围的青砖色彩十分亮丽,感觉应该是民国建筑。屋顶采用歇山式,比较另类的是,其上部坡屋顶所占面积非常大,山墙几乎接近侧面墙体了,很容易就可以看到。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四面皆设角楼。角楼下方叠涩呈扇形铺开。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为巨大红色砂岩砌筑的拱券门。可惜大门紧锁,无缘一见内幕。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大门上方字匾刻“永享升平”四字,落款有“民国十八年”字样,所以此围建于1929年。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脊角细部值得一再回味。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曾经我跟你是那么亲密无间...
无奈最后,
终究还是要渐行渐远。再见,再也不见...
柴塘村--始兴客家围(十二)--马市镇篇(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