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梯田--从江加榜梯田(上)--漫行贵州(二)
标签:
旅游图片杂谈历史文化 |
贵州行,歇了许久没写,转眼一年过去了。待到重拾回来,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情那景,陌生的是何去何来。记得当时从肇兴侗寨出来,到达从江境内天色已晚,下午六点半了,落日将天色染成淡淡的红色。为了赶去加榜梯田看日出,我决定连夜赶去。
顺滑的柏油路是国道321线。也正是这样的好路况迷惑了我,后面进加榜的路简直就是灾难(仅仅对乘客而言,老牛习惯了)。一路上沿着都柳江畔,山高水长,美景如画,赶路的我也时不时停车赏玩。

这面峭壁的岩体感觉像张家界,石英砂岩和页岩地貌。

山青水碧,峰峦连绵,贵州的山山水水令人陶醉。




在都柳江一个拐弯处,岸边出现许多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沿河而居,层叠伸展、错落有致。

这是一座侗寨--对岸那高耸的鼓楼已经悄悄揭示了答案。

巨洞侗寨依山而建,分布于都柳江两岸,现存200多户侗族居民。特有的环境孕育出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八洞大歌(河边侗族大歌)。“八洞大歌”男音雄浑壮阔,铿锵有力,震撼山谷;女声悠悠婉转,细腻如泉,蝉鸣恋春:而琵琶歌也独具韵味。更重要的是,巨洞侗族大歌是侗族“八洞大歌”的主腔调,也是河边大歌唯一仅存的古楼对歌。其次,巨洞村的斗牛大赛也远近闻名。斗牛大赛每月举行一次,每逢比赛之日,远近乡亲皆慕名而来,人山人海,观众人数可达数万人之巨。


远远望去,吊脚楼沿着山坡层层叠叠依次铺开,鳞次栉比,独具风情。

还有侗家人唱大歌时必不可少的鼓楼。


这边亦如是。正所谓:两岸侗楼相对出,一条柳江入梦来。

精致的上山石阶,可惜我已经没时间爬上去享受,至少这一次是这样...

江边停泊着许多小船。

疲倦的小船已经靠岸,游子的心,此刻却化作如水残阳...

我还是先把这一刻定格吧...再见,一定会再次相见...

接下来就是...此处省略N百字。

第二张,山路怎么弯。弯并不可怕,但是路面真的叫坑、坑、洼、洼,反正最后十五公里我开了约一小时,也算是创下本人近二十年自驾的最低速纪录。心疼一下昂小胖。我承认,这种路况,还是中国野马--五菱才敢称第一!

到达加榜梯田的主景区加车(音ju)村时,已是晚上9点。全部是夜路,沿途什么风光都不清楚,我就记得那晚上所做的梦里还在晃...

让我们看云去?

上山回望--图中的村庄就是加车村,中国传统村落。很特别的是,这居然是一个苗寨。图中右边较新的房屋就是民宿,当然也包括本牛所下榻的云来客栈。左边较低的房屋群,就是完全原生态的苗族民居。


继续往上


对面山腰间也有一条蜿蜒的生命线。据说当地有一个说法,就是峡谷两边的村民可以互相对歌,但是说如果要见上一面,恐怕一天的时间也走不到。

这边的道路就是昨晚来时的路。高山看日出,运气很重要,今天只能说是一般。

但是,能见到如此壮观的云海梯田,至少我是知足了。



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成熟程度。




对面的梯田也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如果可以选择角色,我可能更愿意做这孤独小屋的主人。


层层梯田漫射出不同的形状,就像天然的等高线一样。

山谷底下汹涌翻腾的云海,让人不自觉地涌出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念头。

我却独爱加榜梯田那看似无意,却美于无形、曼妙律动的线条。






较高之处倒显得风平浪静。





差点忘了日出的事情...


山腰较高处,有这家叫“两花居”的客栈。由于地势较高,价格也跟着上去了,五六百大元一晚。

这条缠于山腰间的玉带,从景区寨门进来大约十公里,而且往下一直不断。











云雾弥漫中,对面的寨子与梯田宛如仙境。

不管山峦原来是什么形状,村民们总有办法给它们梳理出最美的妆容。



人群忽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至此,日出已经完全结束,我才舍得离开刚才的有利位置,开始田间漫步。

如果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想,对于加榜梯田而言,每一个不同的季节,每一种不同的气候,每一天不同的时分,甚至,你所站立的每一个不同的角度——都会看到,每一幅不同的美丽画卷。






撒狗粮喽...



梯田的线条无序中又透露出和谐与错落之美。





稍高的这个观景亭,也是属于两花居的一部分。

这下可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了...


天亮后的梯田更显得清新靓丽,纯净脱俗。


勤劳的苗族人民已经迈向田间准备收割。看了一下时间,还不到七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