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2019-07-10 15:32:18)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图片


这次介绍始兴围楼,基本上是按老牛前进的方向来的,所以总有点担心--一开篇就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满堂围端出来,其他的围楼会不会相比之下显得索然无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围楼之美,千姿百态,只有你想不到的...

之前介绍过了,司前镇与隘子镇以前合称清化,就在隘子镇东北沿省道244前行约10公里左右。司前镇的围楼总体比较集中,大约就在接近镇中心一公里内的几个村子里。

第一座,司前镇温下村燕翼围,在镇中心西北不足一公里,位于省道244东侧,开车一眼就能看到。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燕翼围,呈平面正方形,边长22米,由温氏先人建于清道光年间。主楼3层,四角各设有4层角楼一个,高12米,两面坡硬山顶。外观器宇轩昂、精神大气。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墙身布满一字型、十字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孔。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燕翼围大门位于东面,碉楼底部以巨大花岗岩石块筑3米高,间杂卵石灰浆砌0.4米厚墙,上部皆以青砖砌筑。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中部大门以花岗岩砌筑,高五米,拱券门内凹设长方形正门,厚达1.5米。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大门上方石匾刻“燕翼”二字。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门后明间为门厅,入内天井,四周带排水槽。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天井西北角设水井一口。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大门正对这间屋开有六扇木门,按理是祠堂所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三层内设走马廊。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门厅两侧各有楼梯可上。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二层外围走马廊,内侧墙壁还没上灰,看来是修缮还没完工。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拱形观察窗。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碉楼内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砖木制斗形窗。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从中部房间走入三楼内侧走马廊。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可惜三层碉楼封闭,四层也就无法探究。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离开温下村,往北400米就到了第二站--刘屋村。
事实上,到刘屋村的路口有个牌子写着“双溪古村”,比较奇怪,因为刘屋村确实是个古村,但好像与“双溪”没什么瓜葛,让人不知就里。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我还是直奔主题--荣光围。
这就是第一眼看到的模样,只剩下花岗岩石与卵石灰浆混合堆砌的墙基,心中还是有些失落的。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剩下的墙基约高三米,上面杂草丛生。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高大的花岗岩券门,更加让我好奇它昔日的模样...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西面的门额,依稀可见“伟堂”二字。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花岗岩大门,厚约1.5米。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入内应该是门厅,后面就完全被坍塌的砖土堵住了。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转到北面,靠近清化河边,心中突然欢喜起来...这边居然还有残存的高墙!
大家可以先稍微注意一下左手边的这道矮墙。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没错,来张参照物的,矮墙大约就是普通民房一层半的高度。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说了半天,就是想告诉大家,荣光围的卵石墙基高度在5米左右!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卵石与青砖墙结合部还开有排水槽,不知真实用途何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主围四层楼高,个人估测连护墙高度15、6米左右;碉楼高五层,高度估计在18米。因为刚刚从满堂大围开车过来,个人观感这座碉楼比满堂中心围的16.9米略高,所以做此评估。如果估计没错,这也是个人所知城堡式客家围屋的最高高度了。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荣光围正面,即东面,这边两座碉楼与正面墙壁基本完整,更显巍峨壮观、气势雄伟。按资料,围楼宽26米,东西向长74.5米,主屋四层楼高13米(应该不含护墙)。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四层楼破损部分,可见到走马道与碉楼连接处的侧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东面花岗岩拱券门上红砂岩字匾刻“荣光”,合起来就是“伟堂荣光”。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正门是一个斜门设计,客家建筑里很常见。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荣光两字边上小字有道光甲辰(1844年)始建,丙午年(1846年)竣工的字样。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里面同样是一片狼藉。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个人感觉,荣光围要是能修复,不知道美成什么样...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荣光围南侧围墙,与旁边的老屋形成狭长的巷道。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离开围子,往村里看看。毕竟,这是一个古村落...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清化河边古榕树。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这一组古宅的组合还是很有意思的,可谓不拘一格。主屋为两层楼房,大门明显为一个两层更楼。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转过来,这一组古宅是围墙围成的一个院子,外面设有月池。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转角连接处,还有一个大门别致的院落。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更楼的瞭望窗和漏窗。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大门外设木栅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上更楼的木梯。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院落古朴清秀。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另一端有砖砌月门一个。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主屋两层,大门上字匾刻“友恭”二字。友恭,指兄弟间相处的准则,兄应友爱,弟应恭敬。语出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为人之弟,继体承祧,岂使沽名之贼臣,重害友恭之大义。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入内为屏风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这个空间组合就比较少见了,进去直接是一个天井,两排横屋。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出了月门,就是一条深巷,两侧都是房子。看来这也是同一围墙内的大院子。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适才外面看到的转角处房屋内部,莫名地总是有书院的感觉。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最后,转入月池边的院落,原来这是一座祠堂。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祠堂为两进,寝堂前廊设卷棚顶,算是比较讲究了。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堂名叫“余庆堂”。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还有些许木雕。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祠堂西侧大门,同样是一个更楼,与东侧遥相呼应。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石门框上有“福”、“寿”字样的户对。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葫芦与花瓶形状漏窗。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事实上,在刘屋村入口东侧,村委会前篮球场边,还有一座修缮一新的刘氏宗祠,我就没再细看了,而是选择立即开往几百米外的李屋村,探寻筆子薮围楼。
远观筆子薮围楼。前面流过的这些可不是普通溪水,而是地下温泉。李屋村位于司前镇中心地带,正在以温泉为主题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小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笔子薮围,李姓先祖于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开基所建,现存为清乾隆年间重建,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椭圆形,占地面积近两千平方米。由于此围据于一个小山包上,南临绿波重叠的岭排子,东远眺雄壮的饭池嶂余脉笔架山、五指山,也有传这是一个龟形与印盒形链接的金龟带印天局布局。

由于损毁严重,很难估计原貌的真实模样。据我估计,全围仅开一个大门,就是图中的东门楼,是一个略微凸出的两层更楼,其余部分主要以青砖外批石灰(按墙体残存部分)。这座围楼其实更接近于土楼的格局。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前有卵石铺就的台阶。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大门为花岗岩石块砌筑的拱券门,高2米,宽1.5米,石门厚度在1.5米左右。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中间孔洞是放置安全栓的。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里面有土砖砌筑的房屋,中间是一条长约50米的鹅卵石小径,通往西面祠堂。按理说,土楼内部一般都是一个大庭院,要么中间就是祠堂所在,笔子薮完全都不符合。经向村民询问,这些房屋的确是后来乱搭的。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西面的李家祠堂。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里面供奉李姓入闽始祖李火德公神位,跟粤东地区倒是一致。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笔子薮北侧较低处还有两栋老宅。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外侧的一栋具有堂横式围屋特征。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内侧的,则又是一座四方城堡围楼。这是爬上笔子薮北侧较高处所见。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外侧的老宅边角上有小碉楼一座,山墙则是前锅耳、后马头,十分有趣。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内侧围楼呈方形、四面坡屋顶,四周布满观察和射击窗孔。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外侧老宅大门,堆满建筑材料,没得进。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从侧面小门进入,里面是主屋与横屋之间的狭长天井。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从偏门进入中间堂屋,也是一个祠堂。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第二座老宅大门。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可以看到里面方形围楼有三层。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东面开有石拱门,估计也是唯一的开口。草木茂盛,根本无法前行,可惜了...
始兴客家围(三)--司前镇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