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冠豸山、石门湖和竹安寨--连城诀(二)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杂谈图片 |
连城冠豸山,旧称东田石,又称莲花山,位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东1公里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冠豸山平地兀立,柱石林立,险峻而奇幽。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的执法者戴“獬豸”冠而得名。
豸,通"廌"(zhì),即獬豸(獬廌),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但此处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 Shān”,乃是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定名。原因就是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著、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独角神兽。在福建省,冠豸山与武夷山素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美称。
景区大门。


开始上山。不远就见到“诗碑”。“诗碑”与上面的清气亭都是2008年所建,纪念的是福建省委原书记、全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同志。诗碑镌刻的《项南同志哀辞》,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书。

清气亭,由国学大师饶宗熙所书。

拾级而上


苍玉峡


前面出现一座小亭子

原来景区到了这里才是验票处。

“丹梯”、“觉路云栈”摩崖石刻
岔路边有一岩洞名曰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若逢雨季,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



继续上行,路边石壁出现一座牌坊

圣旨坊。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军残部石镇吉攻陷连城,时县城官兵百姓约四千人上山躲避。太平军曾多次从西堑门(丹梯)攻打,因丹梯狭窄、山上有备,擂石滚木为雨,天平军始终无法得手。后太平军探知南堑险隘,守军松懈,以当地人为向导,由五老峰攻入山寨,死难者三千余人。仅有一名为黄九林者带领五百余人由东堑门逃脱。后朝廷颁布圣旨特设立此“旌表忠义节烈坊祠”,对此次御敌有功人员、遇难官兵28人,给予封赠抚恤。

很快来到一个大平台

丹崖之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原来这里就是滴珠岩,赤壁危耸,甚为壮观。



“冠廌”二字,字逾数尺,苍劲雄健,为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旁有乾隆年间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此地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



桃源。

前面出现的楼阁便是雁门书院。

雁门书院,为清乾隆时期连城著名书院,民国初期遭毁,现有书院为1988年重新建成。
连城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当地望族纷纷建立书院、培养后人,而作为风水宝地的冠豸山自然就成了最受欢迎的选址之地。据记载,历史上冠豸山文脉渊深、书院林立,最多时数量达数十座之巨。现存有丘氏书院、修竹书院、竹径书院、东山草堂、仰止亭等。
据《连城县志》和《童氏族谱》记载,冠豸山五贤书院内有“止窝”及“洗心亭”,为童能元所建书斋。窝以止名,盖因古人以为“止之为义大哉:山止于地,水止于渊,身止于安,心止于静,思止于位...”,非常值得玩味。现重建地就在原洗心亭遗址。

斗拱飞檐,比较好玩的是斗拱之中还间有木雕花板。

“雁门书院”匾额为童小鹏题写。童小鹏,长汀童坊人,曾任毛主席秘书。

里面供奉有童氏祖先牌位。这是书院与宗祠相结合了。

书院后边有一小池,旁边的两层楼阁为“凝碧山房”。


主峰的双峰。峭壁上刻有项南题“万峰朝斗”。


继续前行,山脚丛林掩映之中,就是冠豸山书院之中名气最大的“东山草堂”了。东山草堂为连城谢氏家族子弟修学育才之所,始筑者为谢浚(公元1584年-1638年)。东山草堂大致建于明万历年间。

东山草堂正门。门口石刻楹联为“东田石老山辉玉,宝树枝横凤振毛”,门额石刻“东山草堂”,皆为摹宋朱熹帖书。

东山草堂之所以出名,是因其内悬有《四库全书》总纂大学士纪晓岚“追步东山”和民族英雄林则徐“江左风流”两块题匾。当日没有开门,只能网上找来大家参考。
据谢氏族谱载:嘉庆戊午(1798年)秋,纪晓岚正在汀州府检校《四库全书》,谢凝道带着伯父谢国治拜谒纪晓岚,送上谢国治所编辑的“谢氏族谱”索求撰序。纪晓岚对连城谢氏望族极为称道,不仅撰族谱序文,且手书“追步东山”牌匾相赠。另一块“江左风流”牌匾,为清道光甲申(1824年),林则徐游览冠豸山手书。是年,适逢谢邦基的父亲谢凝道六旬寿庆,谢邦基邀请挚友亲朋赴连城酌寿筵并游览名胜,这当中就包括了林则徐。盖因谢邦基与林则徐是同年进士,交谊甚笃。林则徐见东山草堂内谢家莘莘学子发奋读书,感慨异常因而欣然挥毫题赠。


春草池。

相隔不远,有修竹书院。

修竹书院建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时任四川监察御史李庆(连城县人)所建,1985年连城李氏宗亲重新修复。



相邻的就是连城最早的书院--“丘氏书院”。建于宋绍兴年间,原为连城县最早的两位进士丘麟、丘芳叔侄在冠豸山首创的“二丘书院”。

精美的砖斗拱牌坊门,中间额匾刻“恩荣”二字,门柱前有戗石。

大门有两层石门框,外层门楣刻“进士联芳”,内层门楣则有丹凤朝阳浅浮雕。

里面供奉有丘鳞、丘方画像。丘鳞、丘方为南宋进士,鳞为叔,方为侄,连城北门人。公元1220年鳞登嘉定科进士,1226年方登宝庆科进士。“理学传人”匾,因丘鳞、丘方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弟子杨澹高徒,时称“理学一灯”。丘氏书院堪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典范。

白云深处...

“天堑”门

一路曲折而上

这就是冠豸山两座主峰五老峰、灵芝峰之间的山谷--神秀谷。这些由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丹霞谷巷,最高处竟达160米、最低处也有50米,大自然当真是鬼斧神工啊


灵芝山。刚好有太阳照到,好大一个灵芝!


“造化钟神秀”,赵朴初题。右边为五老峰,左边为灵芝峰。

男人看了笑哈哈,女人看了羞答答。各位新老司机自行体会...






游船时间不长,好像就二十来分钟,很快到了游艇码头。



湖光山色,景致宜人


往石门湖出口行进




中午趁机又到这家著名的黄老爹,享受美味的连城白鸭...

有图有真相...

下午就赶往冠豸山东面两公里远的竹安寨。




中间相连的两峰叫“姊妹峰”。


先上西边的山峰

一路险峰矗立、俊秀雄伟


这些山感觉很不丹霞,相当独特。

在中国但凡没有一线天,好像都不敢称自己是山似的...

仅可容一人通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上去后豁然开朗


秀挺南疆

双剑峰。这也是竹安寨景区最具特色之处,两幅高逾百米的石墙并肩而立,犹如两把利剑直插云霄,故名。






巨大的石墙横亘面前,这样的地形在丹霞地貌里非常罕见。


竹安寨寨门

竹安寨古屋场遗址。始建者为连城城关人罗学敏。据其所撰写的《修竹安寨记》记载,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数百人避难竹安寨,筑堰半山,但因未能踞险,所以不甚牢固。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6年),城北保安社和揭乐庆元神社的社友,在此开山筑寨,修建沿途道路,建石堰、筑水塘,凿石级、兴围屋,共费四千余金,前后历时五年,方才大功告成。



只见石墙平地拔起、巍峨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