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2017-05-10 19:26:25)
标签:

杂谈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关麓古村,位于黟县碧阳镇西南,距县城7公里。该村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西武岭素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居雄关之东麓,因此得名;又因过去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驿道经过村岭,古驿道也称官路,故别名官路下

 

关麓村民半数以上都姓汪,建村已有千年历史,村庄现有140多户人家,400多人。据《官路汪氏族谱》载:关麓始祖系越国公汪华第七子汪爽的后裔汪振美。关麓村原本不过是一座极普通的乡间村落,但因地理位置优越,在徽商外出经商的热潮影响下,关麓村的村民不仅外出经商,而且在村里开有各种店铺上百家,这里逐步成为了一个热闹繁华的古集市。

关麓最有特色的是设计精巧、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而其中代表是关麓八大家。关麓村核心建筑--关麓八大家建筑群始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竣工于咸丰、同治年间,前后经历了200多年,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规模。其始祖徽商汪昭孝,生有八子。初期这八子均在祖屋春满庭成婚居住,后大多外出经商,生意兴隆,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八家子弟因贩运了一批皮油(柏脂、制造蜡烛的原料)而发了大财,相继在关麓故里建筑了大批精美的房舍,才有了今日八大家古民居建筑奇观。奇妙之处在于八大家不是八大间,现在的八大家共有楼房16幢,四合屋2幢,学堂厅、书斋各1幢,占地约6000㎡。它是一整套布局合理、设计灵巧、建筑精美的典型徽州古民居系列建筑,每单元各有风格不一的正屋、偏厅、厨房及庭院,自成一体。但各单元之间又相互联通,楼上楼下均有门户串结,从而使八大家形成一个整体,其结构的别致,在徽州古民居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既分又合,分中有合,正应了亲兄弟、明算账这句古话。八大家既是是宗族观念和势力的生动写照,也深刻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基本结构。

先上一张八大家位置分布图。八子为令字辈,名字当中皆带有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起了一个大早,天空是蒙蒙一片黑。到了停车场停好了车,一看售票处居然还没开门。原来时间没到呢。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只好到边上溜达溜达,看看田园风光也是不错。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终于等到八点可以进去。入得村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这就是关麓村的风水池,由村民人工挖掘而成,因其形似一轮弯月而得名为月湖,当地人又称为月塘。据说月塘的边上原来建有祠堂,后来损毁都没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村子后面这乌云笼罩的就是西武岭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留得残荷听雨声,李义山的诗不能再应景了。这灰瓦白墙的高耸门院就是传说中的关麓八大家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由于来的太早,导游还没人,只好由一位工作人员带我进去参观。为什么呢,大约是因为老屋经常没人在吧,而且关麓并不像黟县其他先开发的古村如宏村西递那么闻名,估计平时游客也不多。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屋外面挂的是汪惠英宅,其实就是淡月山房。淡月山房,由汪家老二汪令铎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约150余年历史了。廊步三间结构,三幢相连,是家中小姐居住的闺楼。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院子里这结有红色小果子的是天竺。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个小小的厅堂在八大家里很普遍。因为重视教育,这些厅堂常用来做老师授课的场所。

正堂悬挂一副对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出自孙中山先生自勉。 

前一句是说志向。乘风破浪,意思是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出处是《宋史·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一句是要实现这个志向所需的条件,就是要刻苦地学习本领,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面壁十年,典故是达摩祖师曾经在少林寺对着墙壁打坐十年,终于领悟了佛法真谛。看来孙文童鞋是个刻苦学习、志存高远的好同学啊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鎏金木雕特写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狭小的天井对采光作用很大。二楼设有美人靠,小姐们可以远眺村中景色。养在深闺人未识就是这样吧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木雕鎏了金,真是土豪。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雕工精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高高耸立的门楼下,天竺果格外红艳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些通道就是前面所讲的,本来是兄弟之间的住宅连通用的专用路。现在房子不再都是汪姓族人所有了,这些通道也就对外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迎祥居的大门。构造非常精巧,气势非凡。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精美的门罩,院子里也种了天竺。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推门就看到了厅堂。迎祥居是在安庆经营钱庄的汪绅甫在民国初年所建的住宅。此屋木结构为全部是白果木(银杏木)配以精美木雕花,历时三年建成。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可以看到二楼栏杆的木雕十分精美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由于采用的是银杏木,色彩比平时看到的木材明显要白很多。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人物造型异常生动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穿过狭长的小巷,不远就是老四汪令钰的宅子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院子里漂亮的盆景。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屋比较特别的是没开天井,采光采用的是透光板,个人怀疑是后来改的。房子叫瑞霭庭,由八家老四汪令钰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40余年历史。此屋为八家建筑之最,廊步三间结构,六幢相连,楼上楼下均有门户相通。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从瑞霭庭右侧边门踱出,迈步转过一个小巧玲珑、饰有石几、石台、石池的小庭院,就进入其附属部分的精华--双桂书屋。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双桂书屋呈长方形状,分为大小厅两个部分,均是作为读书授课之用,且建筑至今保持完好,四周均以木板装饰并油漆成红色,既干爽防潮,又美观隔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其它地方重男轻女传统习俗不同的是,关麓村不少人家都设有供小姐、女子读书求学的书厅,双桂书屋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这么说,关麓村是徽商贾而好儒、亦商亦儒特色的集中体现。走入村中,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中国古代私塾文化博物馆,仅八大家中就有六处的宅名与书学相关,如安雅书屋临溪书屋问渠书屋双桂书屋学堂厅小书斋等。古人尊师重教的传统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书屋都采用红漆刷制,下厅装有八扇莲花门,雕工精湛,优雅大方。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个仅三尺长、两尺宽的天井,是我见过最为袖珍的天井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出到院子,又见到结满红艳艳小果子的天竺。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关麓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天竺。说起徽州人的天竺情怀,不外乎以下两点:原来天竺别名大樁,为常绿植物,其生长速度缓慢,但寿命长,易栽活。天竺乃长寿之木,常作为贺寿的祝词,每逢亲朋好友办吉庆喜事送礼时,在礼品筐中,总少不了摆几束天竺青叶,这表示祝福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保佑小辈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其二,古徽州有植天竺用以避火的民间习俗。因徽派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且房子之间的间隔极小,所以火灾乃徽州民居的最大隐患。于是,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庭前院后都不乏天竺那婀娜的倩影,这恰恰表达了人们消除火灾隐患、期盼太平的心理。而每逢冬末春初,天竺枝头挂满一串串殷红圆润的果实,也能给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说到底还是图个好意头啊。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村中小景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条小溪贯穿整个村子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不知不觉来到这座层层叠叠的们楼前,原来这就是八大家中最早的民居建筑,是八大家的祖屋--春满庭。由徽商汪昭孝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240余年,为回廊大型四合屋。最初汪昭孝八个儿子均住在这里,后来是最小的老八汪令锽及其后裔居住之所。这里也是黟县中共党组织的创建者、烈士汪希植的故居。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春满庭大厅。天井相比之下算是开阔了,月梁硕大。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春满庭木雕比较简洁,但这些鎏金绘彩的动物,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彩绘的木雕相对比较少见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有点禅意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路对面的田园风光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往村子后面瞎逛。路边一口古井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整洁的石子小路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还有这样的八字墙门楼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前面一座建筑曰吾爱吾庐。吾爱吾庐是八家老大汪令銮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历史,是一座书斋。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门口题额来头不小,为清末书法家赵之谦所题,典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仲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由于没有导游,不知道书斋是否属于景区开放内容,不得入内,甚为遗憾。因为在我看来,吾爱吾庐也是关麓村的最精华部分之一。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只能从网上找来几张照片稍加说明,有机会去的朋友可别错过。一是书斋回廊上的两个门,一个画帘门,一个树叶门,形状十分独特有趣。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这门我倒感觉像是藤生的植物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二就是回廊靠三面墙壁的14根主柱为空嵌暗柱,放眼望去,似悬空而立。这种颇似西北民居的建筑样式,在徽派古民居中却是极为罕见。顺带提一句,关麓八大家几乎所有厅房的天花藻井都有各式各样的彩绘图案,内容非富、生动有趣,参观时不妨多抬头观望。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转过来又是一条私家小巷。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高高的马头墙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清幽雨巷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菜田风光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一路随意乱串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田间偶尔的一抹金黄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由于太早没导游,逛完了也不知道遗漏了多少。大致上八大家中还有敦睦庭、九思庭、延禧庭几座可以看的,希望小伙伴们不会错过。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出了关麓,往东约一公里多点,就是另一个新开发的景区“守拙园”。

守拙园所在的陶村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茔、陶家池塘、陶岭古驿道、陶氏宗祠等。由于是采取异地搬迁模式建成的,个人不是很感冒,匆匆拍了几张赶往下一站--南屏。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公路两边云山雾罩,景色宜人。这块两条山脉之间的狭长平原,在徽州地区可谓非常难得了。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关麓古村--白墙青瓦里的中国记忆之梦寻徽州(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