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论文

(2021-01-13 16:43:58)
分类: 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论文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这即是我国小学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未来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发展趋势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为主,从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全面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日后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而这一目标则要求小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品德,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以及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当前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问题多多,不但影响各学科教学的效果,而且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哪些有效途径改善小学生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此次研究的重点

一、本校小学生心理现状剖析

)学校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

王家坪小学是一所宝塔区直属小学,其中大多数学生属于租凭户子弟,部分学生在上学时都没有上过学前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存在只认教学成绩不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犯一些小错误在所难免,但是有的教师却不能容忍,对学生横加指责,大声呵斥,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更是一脸严肃,百般斥责,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说出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导致学生学习信心全无,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性格孤僻,如此一来,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受此影响。

(二)家庭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我们学校生源较其他学校来说较弱,学生的家长多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一是他们的家长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差、教育孩子力所不及现象,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巨大差异,及对其子女的思想状态关心较为淡薄,加之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等)、“留守学生”的增多,使得学生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二是由于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一个孩子却要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全家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来者不拒等。孩子长期在如此溺爱中成长,对其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产生自私自利、目无尊长、不爱劳动等心理问题;三是家长不太重视或不了解孩子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一味的按照自以为管用的办法进行教育,使得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两手抓,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心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最终带动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真正提升。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是教学的灵魂所在,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均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小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关键所在,如果教师始终认为成绩代表着一切,势必不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小学生心理健康也就无从谈起。反之,教师则会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想方设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如尊敬师长,团结学生,热爱劳动,学生间互助互爱,不怕困难等。很多教师更是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小学生一旦拥有健康的心理,继而会表现出爱学习,乐于助人,乐于和学生交往的状态,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而此种情况正是教师所期待的。因此,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学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引领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万不可忽视。

(二)转变教育方法,树立学生自信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校方面,教师要杜绝粗暴,严厉的教育方式,改善教师一脸严肃,不易接近的威严形象。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较脆弱,教师教育过程中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首先,教师要在学习中对学生多帮助,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速度较慢,这时教师应耐心地多讲几遍,也可以在课下对这些学生进行另外的指导,而对于学生的疑惑与不解,也要采取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引导,直至学生完全掌握。同时,对学生还要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才会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小学生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或犯一些小错误,情绪波动比较大,此时教师应对学生多关心,及时解除学生之间的误会或排解小学生心中的困惑,进而培养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理念,最大程度确保小学生在学校快乐地生活学习并且学校也要定期举办心理教育讲座或活动来增加学生、老师、家长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结合家庭教育,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父母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小学生心理不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小学生在学校和家的表现完全不一致,在学校爱劳动,尊敬师长等,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会转变为“小公主”“小皇帝”,唯我独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开启联动模式,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尽快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父母不要过分宠爱孩子,每天安排小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三、结束语

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其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从而真正为小学教育的预期目标及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宗芳.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1(21).

[2]胡春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3]李芳.浅谈小学生心理学教育[J].中国产业,2010(08)74-75.

[4]艾德平蔡诗凤罗安珍.小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年0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