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2022-05-03 15:21:10)
标签:

健康

杂谈

分类: 健康养生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52c28a9e70d9445499949cac4d3ac759.jpeg

摄影/Phil 题字/陈俊之

高粱,世界上种植量第五位的谷物。

中国的高粱大多用来酿酒。

中国的白酒离不开高粱。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edc7040c536a4d58bc994910bd95d3eb.jpeg

贵州遵义仁怀市,移栽高粱苗。

供图/视觉中国

据统计,中国年产高粱和年消费高粱几百万吨,其中高峰年2015消费高粱近1300万吨(智研咨询)。在中国,高粱有一个独特的用途——它是年营收额 近6千亿的中国白酒的主要原料(2020数据)。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206de05fb20a4e548c40f54614fbc269.jpeg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粱田。

供图/视觉中国

总的来说,高粱的用途包括饲料、酿造和食用。

本世纪以来, 酿造高粱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高粱的85%,在酿造用途上谁也取代不了高粱。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6d00245515094f1aa9e6b0a3dc6d6588.gif

由国产高粱分区地图可以看出,高粱的产区与中国名酒产区高度重合。如果再结合不同白酒产区所需高粱品种的区别,可以更加明显地发现, 国产高粱就是为酿酒服务的

但是我们会问:

酒精来自于发酵的糖,理论上,只要是 含糖的物质都可以生产酒

世界上其他名酒也各自采用不同的原料。

为什么中国白酒会选择高粱?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2cdb7082f1ea4341b736c9f4da4a6180.jpeg

梳理高粱的发迹史后,我们发现:

首先高粱 打好了群众基础,其后当机会到来的时候,当新创业的中国白酒准备冲一冲,急需 长期优质低价供应商的时候,有准备的高粱,抓住了机会,应运而起。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d2d1c4dd65d14915b96cf326464e7503.jpeg

摄影/Phil

高粱是个奇迹。

据统计,1918年是解放前中国高粱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一年,当年种植面积为1473.6万公顷,参照1927年全国832,520平方千米的耕地总面积推测(葛全胜等. 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地理学报, vol.55(6). ),当时 全国每六块耕地就有一块在种高粱

高粱担当了 中国杂粮界的汪峰老师的角色。

这是多么可观的成就!尤其在高粱并不是很好吃的条件下, 这是一首逆势上扬的《飞得更高》!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54b0a2da795c48dea5cfbc71401d3390.jpeg

1914年,全国高粱播种面积为74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满山遍野是大豆高粱”。

高粱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认为:

高粱的发迹因为它 拥有特技、抓住风口、享受政策支持、放大独特口味。

由此 霸占赛道,赢家通吃

以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高粱的不可替代性:

一、高粱有三大特技:耐旱、耐涝和耐盐碱

二、参与河工建设是高粱抓住的第一大历史风口

三、乾隆之后的政策支持了高粱酿酒

四、中国白酒什么味?高粱说了算

并附赠番外篇《高粱是外来的吉祥物》及番外花絮《并非玻璃质的糯高粱》。

全文及番外约8500字,图(表)52幅,阅读约需11分钟。

一, 高粱有三大特技:耐旱、耐涝和耐盐碱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78d14b9e36da4992adb4363cd2aae479.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8b66e808e73f4709894025339e67b8a9.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bbdb5e45ad7c465aa35241cc80156faf.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5e4db003fc9c44b79e10247886523f01.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decc93270d2148a8aa2ec356264028b4.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ba05fc6dc40e49cb96119ccde9dcc795.jpeg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植物蛋白修饰和降解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谢旗研究员对高粱情有独钟。他与团队多年来在 新疆阿克苏、 内蒙古通辽库伦旗、 山东东营和 宁夏银川贺兰县等地的工作,向我们直观地展示了高粱 耐旱(图1、2、3)(图2与图3同机位)、 耐涝(图4、5,同机位)和 耐盐碱(图6)的神奇能力。(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摄影、供图/谢旗

与大豆、玉米、棉花和谷子等竞品相比,高粱的耐旱、耐涝和耐盐碱能力极其出众。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b6f7b1c9cba1447fb829d9be380d72f4.jpeg

仅从数据来看,高粱和谷子的耐旱能力不相上下,但谷子植株矮、叶子小,若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2ad9a584eac1466e96ab9e135500342e.jpeg

耐旱、耐涝有多重要?在过去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东部尤其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频仍。

对一个历史上主要 人口、城市和首都都分布于北纬25%uB0至40%uB0之间,主要受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影响的泱泱大国来说,作物耐旱涝实在太重要了。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86ebbc254cad475aa7541bd11c09039f.gif

从广的地域范围和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中国东部气温和降雨的日较差与年较差都较大和不稳定。

老百姓“看天吃饭”,饥荒频仍……能够有收获的,就是好粮食, 饥饿当头,是不会挑口味的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522c640a8d6d483eb253278013b3c603.jpeg

贵州遵义汇川区,高粱田。

供图/视觉中国

耐盐碱这个能力,就属于一定的超能力了。

土地的盐碱化,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农业的大问题。

盐碱地上的作物生育不良,对人的影响就非常直接: 作物不活、不结果 → 人类粮食短缺

专家观点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5e37fceb88574b67b3d3a0dbd9dd0df5.jpeg

杨勤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盐碱化的实质是:当土壤中可溶性盐分(主要为NaCI氯化钠和 Na2SO4硫酸钠,其次是MgCO3碳酸镁, NaCO3碳酸钠和NaHCO3碳酸氢钠)增高时,作物根系 水势降低,吸水困难,造成“生理性干旱”。作物体内水分失调引起气孔关闭。同时蒸腾受阻,光合速率降低。光合速率的下降又使氮素代谢、矿质代谢和细胞色素代谢等功能降低,最终对作物的生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关于黄河下游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应该说整个黄泛区都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原生的,因此,称为 次生盐渍化。这种现象只有当处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才会产生。比如黄河黄泛区,新疆绿洲地区等。由于气候干旱或季节性干旱,导致蒸发旺盛。 含盐较高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蒸发,所含盐分便残留土壤中,形成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很多作物生长都是不利的。水稻大概是例外,可以在弱盐渍化的土壤生长。所有的问题都要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不然就要脱离实际而犯错误。

在新疆的次生盐渍化地区,每年都要 放水洗盐。过去黄淮海平原也是放水洗盐,然后耕种。现在改良的办法很多,但都离不开洗盐,离不开 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7bcca5f365e3499eb214ddd1bca35f60.png

新疆阿克苏,盐碱滩。

摄影/谢旗

中国的盐碱地在历史上分布广泛,而且一度越来越广泛,因为:

一,反复精耕细作的耕地,肥力渐渐丧失而盐碱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微观角度;

二,在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区,一千多年来 黄河反复泛滥、夺淮,成批次、大规模地量产盐碱地,这是宏观角度。

高粱耐盐碱的能力,超凡脱俗。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06e48011004a430daf24302d1c0a8353.jpeg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焦裕禄同志为之鞠躬尽瘁的鲁豫交界的兰考县。在我们熟悉的英雄故事里,在1962年, 在种啥啥不行的盐碱河滩上,还有顽强朴实的高粱,倔强地长势喜人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8785d4156bf243929883ac04eb9e67bc.jpeg

供图/视觉中国

总之,高粱走的,是一条 最低调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它生长在地力较差的土地上,在北方旱地,在四川丘陵地带,在今成渝铁路沿线的硗薄之壤,在十年九旱的黄河中下游。

它难吃,确实。但是它不娇气。你不挑口感的话,它就能救你的命。

它在等一个时机, 它在赌

它赌赢了,因为风口来了。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c6b774e7b5794798b0389b00a9389962.jpeg

贵州遵义,晴天晾晒高粱。

供图/视觉中国

二, 参与河工建设是高粱抓住的第一大历史风口

河工是治理全国河流,主要是黄河下游与京杭大运河的工程。

若以《农桑辑要》为高粱正名的时间标尺,那么自十三世纪以来,高粱在中国的道路,是与我们的一位母亲河的离家出走期正相吻合。

是的,我说的是黄河。

她常年泼辣泛滥、肆意改道,在1128年至1855年,夺取了淮河的入海通道。

改道了她也不消停, 任性出圈、淹没良田是她的爱好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acfaba6080c34b67bebefb183e057ca5.jpeg

为防止黄河与运河泛滥,明清政府每年需要花大力气修筑堤坝。

有多大?

据统计,河工费、塘工费的年花费 占清政府财政的十分之一强,仅次于军费支出(占57.14%)和官吏的俸禄支出(占15.58%)。

建设河工用什么材料?主要有石材、芦苇、柳树和 高粱的茎

高粱的茎,俗称秸秆,从宋代就被人们捆扎成束,用来防固大堤和阻挡河浪的冲击。

因其 耐腐性强、材料易得,自雍正之后,逐步替代生长缓慢而价格昂贵的柳木,成为北方河工的主要材料之一。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f536b7ce75b84149818584b82a097160.jpeg

河工最壮观的工程构建,要属卷埽(s%uE0o)了。在清中期之后的北方,这动辄 长二三十米(八至十丈),需要 几百上千壮劳力协同制作的大块头,其中填充的“筋”,就是高粱茎秆。

所用高粱有多巨量?

举个例子。

1778年12月,著名的国之干将阿桂吐槽当年河工所需秸料甚多,市场上都断货了。他请求:河南未遭灾各州县领任务支援7700万斤;直隶大名府、江南徐州府各领任务1600万斤;山东兖曹二府及济宁州办2500万斤。

我们来不科学地估算一下。得到不科学的结论:这次求助 涉及高粱耕地面积71万多亩,涉及种植人口26.72万人

结合时代背景来估算, 这个量级的动作,是足以带动一系列社会现象的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8cf8ab9530204a42a37f4c8aa535ba0f.jpeg

我聊河工,不是为了说高粱作为草包支援建设黄河,因此有多大面积种植的增加,(这当然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由于河工是一种包含人力和原料买卖的经济现象, 高粱可能是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商品化最突出的农作物

按照周锡瑞的说法,当年华北大区是一个城市稀少、人口稠密、贫穷落后和完全自给自足的乡村内地。施坚雅认为,这里农村的商品化水平很低。

而高粱,籽粒可以用来食用和酿酒,秸秆也可以换钱,甚至从明代中期之后,在 河南开封等地就形成了交易河工秸秆的物料集中供应地。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71a2b729168e46b799d2d17863693ea7.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9def69ddd18942629a09f08949b91c6b.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9c9cec5a26cc4df38d6864405f319ae8.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0503/8b39043a5fae4966881176e6f5372c69.jpeg

华北地区的百姓有利用高粱秸秆的传统,图片依次拍摄于山东枣庄、山东滨州、山东德州和河北石家庄。(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如今,全世界种植帚用高粱最集中的地区就在中国——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年种植高粱2万公顷,帚用产值数亿元。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