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数学敏感期
 (2022-04-05 14:12:06)
	
			
					(2022-04-05 14:12:06)		| 标签: 娱乐杂谈 | 分类: 民族风情 | 
邻居最近很焦虑,她给一年级的孩子报了个数学课外班,没想到刚上了几节就被课外班老师给劝退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课外班不收学生劝退学生的。到底怎么回事呢?邻居说课外班老师说她家孩子和同伴差距太大,老师一节课光辅导他一个人,发现他数学很多基础的东西都不会,持续这样就拖慢了别的孩子进度,老师也不可能只照顾他一个人。于是老师就委婉地和她沟通,让她把孩子带回家,自己给孩子补补知识。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402/37a9038f33e84d4fba94cfded1861579.jpeg
邻居这时才后悔的直拍大腿,后悔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她没有重视孩子数学思维的启蒙,才导致孩子上小学后基本的数学知识都不会,和别的孩子差距太大,影响了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邻居本想靠课外补习提高,没想到还被劝退,最后还得自己去补这个窟窿。
有很多父母也像邻居这样,等到孩子上了一年级才发现孩子数学不行,不会算数,不会点数、数量对应、数学思维不好,这时候开始着急,给孩子报课外班追赶,但是已经晚了别人一步,在自信心,对数学的兴趣上已经被其他孩子落下很多。即使上辅导课,也跟不上。最后只有家长自己教,如果家长心理强大接受孩子数学垫底的事实那可以,但是很少有家长会如此淡定。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402/89b5c17cb02c483dbb31027ef072de2a.jpeg
抓住孩子的数学敏感期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2--6岁是儿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数学敏感期,这时候孩子对数数,认数字,数量关系,排列等等敏感并有强烈的求知欲,父母只要抓住机会启蒙孩子的数学思维,孩子爱上数学很容易。如果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孩子数学容易垫底,长此以往孩子会一直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成绩是高是低,大多数是在这个数学敏感阶段造成的。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402/d1b4b015821c4eb294e99c31eb130675.jpeg
1-2岁
从理解到掌握最初级的数学概念,能笼统地感觉出物品的大小、轻重、多少,会口头学念数字。
2-3岁
已有初级计数概念,可以指着物品将数量数出。可以区分物品明显的特征,例如形状、颜色、名称,也有分类的概念。
3-4岁
具有明确的计数能力,能指物数数,并说出总量;有明显的对应、分类能力;可以按照颜色、形状或性质分类;能区分高矮、胖瘦、长短、轻重、粗细。
4-5岁
可以认识数字,孩子的计数能力更强,可以明确说出物体的数量,了解数量对应,有排列组合的能力,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5-6岁
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看钟表,辨认时间;会辨认货币,了解币值与用途,能在大人协助下计算用钱买东西,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测量。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402/627c44fe883e46278b033aed97e28621.jpeg
父母要做好孩子数学启蒙的第一人
父母是数学思维启蒙的第一人,孩子间的差距有父母造成的原因,那些数学思维好,各方面都不错的孩子,背后也有一个懂方法,会启蒙的家长。很多高考状元和学霸,他们都从小得到父母对他们的数学启蒙。
“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曾坦言:“让我引以为豪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能力,而是给我这个能力的人——我的妈妈。”
他的妈妈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当过数学老师,但是他的妈妈却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培养他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402/f7fb6aac0a81442a8eddc706484f86cc.jpeg
数学好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关键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启蒙,而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家长却不多。那些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家长,基本都做到了下面两点:
生活日常中学数学,鼓励孩子思考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物品的数量,帮助孩子建立数量和数的关系,数数苹果,数台阶,积木,甚至是孩子的手指头,脚趾头,眼睛等等。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区分大小、多少、认知物体的形状等,在玩耍中让孩子学会简单的计算,比较归纳和找规律等。
通过数学绘本书籍
数学绘本书籍可以帮助家长更有系统和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更好地引导孩子进入数学的天地。父母可以在晚上睡前给孩子读上一本,既可以当睡前故事,也能让孩子数学思维得到启蒙,是非常有效和轻松的方式。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