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2023-07-25 20:22:27)
标签:

历史

遗迹

能否

参观

杂谈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老北京的故事(八五〇)顺天府大堂

顺天府大堂在东城区鼓楼东大街路北的东公街9,历经数百年的顺天府大堂如今仍然保留着,在交道口西的小经厂站路北。从南口走进去,迎面一座灰色大楼就是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顺天府大堂就在这座大楼的院子里面。……

明、清两代顺天府署内的大堂,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官大体如明制。雍正元年(1723)增设兼管府事大臣一人。自明代起,下辖宛平、大兴两县。康熙十五年(1676)划入昌平等十九州县。乾隆八年(1743)定为二十四州县。

东公街南北走向,南端曲折。北起分司厅胡同,南止鼓楼东大街,西与西公街相通。全长402米。街内现有明清时期顺天府署,1986年被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

……

……

洪武元年(1388)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隶属于山东行省。洪武二年,改属北平。次年,建立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正月,升为北京,改为顺天府。

……

……

自古以来,对京师重地就非常重视,尤其清代雍正,亲自为顺天府题写匾额:肃清畿甸,畿甸一般是指京城管辖的地区。雍正还为顺天府御书训辞:畿甸首善之区,必政肃风清,乃可使四方观化。非刚正廉明者,曷可胜任。在府尹的配备上,也很不同,要委派有威望的重臣或亲王兼任。另据《春明梦余录》载:旧制,三品衙门用铜印,顺天府则用银印,诚重之也

按旧制规定,顺天府设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经历、照磨各一人,下面管辖大兴、宛平二县。康熙十五年,将昌平、良乡等十九个州县划归顺天府管辖。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大楼鳞次栉比,顺天府大堂已很少有人提到。……。

当时,这个署衙大堂,当做一个小礼堂,供开会使用。东山墙上镶嵌着一方石刻,上书:原顺天府大堂几个大字。顺天府大堂原有三重大门,在第二、三重门之间,西有包公祠、狱神庙、监狱、把总司厅、照厅和代书处;东有五圣祠、候质所、粮厅、科神庙及东吏、户刑、盐房、工房等处所。经仔细观摩,房顶、砖、木等主要结构还是原物,只是门窗改成现代玻璃钢窗。第三重门的庭院内是大堂,面积约200多平方米,东西宽26米,南北进深14米,前后出廊,五花山墙悬山顶。是提审犯人的地方。如果按照当时公堂的设施摆放,应是很宽敞明亮的。

原来的前两重门已拆除,五圣祠处已变成一座六层的教师宿舍楼,包公祠先为东城文化馆,后为东城开发科使用。院内除大堂外,其实建筑几乎全已拆除。大堂的走廊推出,门、窗都改成砖砌拱券式,留下了半殖民地时期的印记,但大木结构未改,故仍显得庄严、轩昂,非一般建筑可比。

……现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院内还能够看见小石亭的顶盖和旧碑残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