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八四三)大葆台西汉墓
(2023-07-16 22:30:15)
标签:
关门多年还没计划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八四三)大葆台西汉墓
题大葆台西汉墓
言泊远
凿透地宫成殿堂,黄肠题凑欲承祥。
金银珠宝伊人愿,却惠千秋盗墓行。
大葆台西汉墓在丰台区郭公庄707号,曾名宝台、保台,现在是一座历史类专题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汉代墓葬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是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5年,在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有些陈列物品是第一次展出:如使用生铁固态脱炭成钢的冶炼法铸造的铁斧;西汉车轮实物;西汉诸侯王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这些历史文物对研究西汉帝王葬制、车马殉葬制以及西汉时期的北京史均有重要价值。
截至2006年,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一、二号西汉墓及金代遗址出土的文物约千件。广阳王的地宫出土文物千余件,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玛瑙、金箔、丝织品等。黄肠题凑墓中出土文物四百多种。玉葬人、鎏金嵌玉龙头枕、玉佩、陶壶等。
1975年,对西汉墓进行了发掘。大葆台一、二号墓早年被盗,仍发掘了很多文物,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体现了工匠的创造才能,是研究西汉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
1979年11月,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开始筹建。1983年12月1日,建成开放。
1995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5月,主体建筑已经达到使用年限,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拟对博物馆主体建筑进行改扩建。2018年、2019年我两次前往参观,均无法进入,并被告知尚未确定修复方案,送我一本书,表示歉意。
2022年9月29日北京市文物局称:现阶段大葆台西汉墓遗址正在进行遗址保护及博物馆改建工程,暂未对外开放,具体开放时间请关注公众号。
展览的主要内容为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整个地宫是由几百方柏木、楠木等珍贵木材构筑而成,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墓穴的面积达417.6平方米。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陈列内容分三部分:一号墓室复原陈列,车马殉葬原状陈列,随葬器物陈列。主要包括西汉诸侯王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地下宫殿等。
车马殉葬原状陈列有墓道中发掘的三辆木质单辕车和十一具马的遗骨朱斑轮青盖车等。
随葬器物陈列包括出土的陶、铜、铁、玉、玛瑙、漆器、丝织品等四百余件。此外,从墓葬中清理出来的金代水井和房屋建筑遗址也被陈列展出。
博物馆内主体建筑灰白色仿汉封土造型,院落前是一只展翅其舞的神雀雕塑。这座西汉广阳王的地宫,使用的是汉代天子之制,即皇帝御用的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宫、黄旸题凑”。
博物馆的馆藏主要是大葆台一、二号西汉墓及金代遗址出土的文物约千件。因墓葬早年被盗掘,出土物不甚丰富,重要出土物有大型兽面鎏金铜铺首、墨玉镂空玉舞人、镂空龙凤纹玉璧以及大型黑漆衣陶器等。大葆台一、二号墓出土了九百余件文物,广阳王的地宫出土文物千余件,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玛瑙、金箔、丝织品等。黄旸题凑墓中出土文物四百多种。玉葬人、鎏金嵌玉龙头枕、玉佩、陶壶等。
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室地宫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平面呈凸字形,为土坑竖穴墓。地宫使用的是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
鎏金青铜兽面铺首在大葆台1号墓黄肠题凑木墙的正南方,设有一个门,宽3.6米,高3米,门上装着图中所示的鎏金青铜兽面铺首,高24.5厘米。铺首是门上的拉手装饰件,做成猛兽的形状是为了镇凶避邪。据学者考证,这种样子的铺首,是从青铜器上的兽面衔环耳演变过来的。
西汉时期,青铜器已经走向衰落,铁器得到很大发展。在大葆台汉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铁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号墓当中的渔字铁斧。斧柄是木质的,经过两千多年时间已经烂掉了,只剩下一个斧身。斧身呈梯形,两侧略带弧形,上面有铸造的痕迹,为铸铁产品。斧子的一面有个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铁官作坊的标记。渔阳郡的故城,就在北京密云县的西南。学术界认为,这一发现是西汉盐铁官营政策的重要证据。
透雕双面刻墨玉舞人饰件,称玉舞人。出土于二号墓,墨玉质,扁平长方形,高5.5厘米,上端为圆角,两面皆以镂雕线刻舞俑人像,身着长裙,弯腰甩袖。玉舞人的上下端各有一个小孔,便于穿系和悬挂,属于装饰玉。
透雕螭虎纹玉佩,出土于大葆台二号墓墓室的东北侧。白玉质,圆形,直径7.1厘米。玉佩使用透雕技法,上部镂空成樱花,中间镂雕一只盘曲螭虎,即身形如虎,为螭与虎的复合体。螭即无角龙。螭为阴,代表地;虎为阳,代表天;合为螭虎,意指天地合,阴阳接,象征着皇权与吉祥。中国古代,螭虎在玉玺和璧上很常见,在秦汉时期比较流行。玉佩上的螭虎,用阴线条刻出其身形,均两面刻。玉佩边缘阴刻两圈弦纹,中间夹以双弧形纹,显示出精细的雕刻技艺。
鎏金嵌玉龙头枕枕头的主体部分为木制,两端为龙头,用水晶作眼睛,用青玉作牙、舌及双角。两个龙头做出伸舌蹲坐的姿势,造型独特。这件龙头枕规格很高,是和金缕玉衣配套使用的葬具。高度达到了20.5厘米,作为一个葬具,象征着墓主人尊贵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