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2023-07-11 17:49:28)
标签:

行业

公会

如同

协会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九)梨园公会

梨园公会在西城区大栅栏樱桃斜街65号,是民国时期北京京剧界行会“梨园公益会”的行业会馆,是在京戏曲界人士的群众组织

清康熙以后,名称几经变化,先后名为 “正乐育化会”、“北京梨园公益会”、“北平梨园公会”等。北京的梨园行会历史悠久,地址屡次迁移,从精忠庙、松柏庵,到惠济祠,1924年最终迁址于此。

现址为购买私房改建而成,建筑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格局,现为民居。2009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原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一定的文物价值

梨园公会即戏曲界行业会馆,是当时为戏曲界服务并进行行业管理的组织。凡是组班邀角,贫苦艺人生养死葬及其他公益事项,均由该会办理。遇有重大事件,由首领召集各班“言公人”开堂公断。公会原设在京城珠市口迤东草市精忠庙内,现址为购买私宅改建而成。

1945年梨园公会再度改组,选举尚小云为理事长,沈玉斌、陈少霖为副理事长。行规为会员必须遵守的行业准则,内容大致为:不许鱼竿钩鱼,即将主演、场面挖走;不许在班撕班,即破坏团结、使班社涣散、垮台;不许临场推诿,即不接受角色;不许在台上起哄、笑场、阴人、错报家门等。

京剧同仁集资9000元购得这里。梨园公会坐北朝南,南北宽34米,东西长16米。为前后两进四合院,房屋二十一间,格局良好,保存完整,由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等组成。第一进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五间,二进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后院位置隐秘,私密性良好。大门开在东南,门当上刻京剧名家时慧宝所题“梨园永固”字。前院是议事厅、会客厅和办公室,后院为祭祀用的“九皇堂”,供奉唐明皇等梨园界各位祖师爷的神位。主体结构保存较好,装修有所改动。

当时,凡是要求入梨园公益会者,必须在馆内挂匾,表明自己梨园弟子的身份,因此经过六七十年的积累,梨园新馆的匾额众多,远远超出了其他会馆,虽经变乱部分遗失,保存至今的仍然蔚为大观,可能是北京所有会馆中从过去到现在匾额数量最多的一个。

匾额按照京剧行当,分为七行、七科,可随时悬挂,且都是木制。一般为四字榜书楷体匾文,上为献字,下为敬献人名,左为时间,右为书写者,文辞典雅,庄重大方。

民国期间,梨园新馆榜书匾额悬挂于会馆大门之上,与下面门簪上的梨园永固四字相映成趣,且气势不凡,一目了然,引人入胜。这是当时梨园书法家、著名老生演员时慧宝的墨迹,可见匾额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地位。

原梨园会馆现存的匾额共有七十一方,年代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梨园弟子各自出资敬献,作为入会、师传、分行、修身、敬业、规矩、互勉、团结、交流的标志,都曾悬挂于梨园新馆之中,可谓“无梁不匾”,它们对京城京剧界的团结、和谐、繁荣、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梨园馆教化匾额的功能就更加全面了,有正面的勉励、提醒,也有反面的惩戒。如“古来艺难”匾,即道出梨园弟子的心声,又鼓励后学要努力奋斗;“受业尊规”匾,提醒梨园弟子要遵守规矩,踏踏实实的学艺。

比较其他会馆匾额,梨园新馆的众多牌匾确实是“幸运儿”,得益于有识之士的接力保护。解放后,梨园公益会解散,这些匾由原公会秘书长奚啸伯管理。1957年,移交北京市文化局,后转交北京市文联。文革时期,为了避乱送到市文化局工程队所在的智化寺,后来在北京文博交流馆保存到现在。它们成为研究京剧发展史的文物资料,展示京剧艺术、人物、生活的又一途径,更是与皇家匾联相对应的北京民间匾额宝贵的实物留存。

会馆建筑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碑刻文献资料留存至今,原有大量、完好的匾额全部藏于博物馆,弥足珍贵。因此,文博馆同专家一起逐渐修复了这些匾额,举办专题展览,先后两次出版《梨园旧匾》一书,并在报刊发文,对其价值大力宣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