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2023-05-23 17:16:09)
标签:

市内

石桥

历史

也长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以上桥东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老北京的故事(一九〇)德胜桥

德胜桥在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西海南沿胡同的东口,在什刹海后海与西海交汇处,桥将积水潭一分为二,桥西称积水潭,又称西海,桥东称什刹海。德胜桥始建于明代,为闸桥合一的单孔石拱桥,因地近德胜门而得名。桥面原为拱形1919年改为平缓的桥面,并增设步行道。1943年改石栏板为城砖砌筑的宇墙式栏板。老德胜桥西接夹城巷,东连长板巷,为双曲拱桥。该桥因南宋江名将韩世忠“追两叛将苗傅、刘正彦于此诛之”而得名。

元初,积水潭与什刹海又称后海是一片海子。建元大都城设水关,积水潭的水位有所下降,积水潭水域与什刹海水域渐渐地分开,此时可能已有木桥。明代修筑北京城,把木桥改建成石桥,德胜桥是单孔石拱桥。

清代《日下旧闻考》转引《燕都游览志》:“德胜桥在德胜门内。西有积水潭,潭水注桥下,东行。桥卑不能度舟。湖中鼓人抵桥俱登岸,空舟顺流始得渡,复登舟东泛。”可知当年德胜桥畔设有码头。

《日下旧闻考》一书描述,过去这里水中有浮萍;水边有稻田,岸边绿柳古槐。德胜桥下的水比现在多,西边积水潭的水向东流。桥拱券距水面近,渡船过桥有困难,过桥的船必须是空船,慢慢地从桥洞穿过,船上的人要上岸,须从陆地绕过,等船过桥后再登船东去。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有吹鼓手引路,列队牵来大批马匹到德胜桥旁湖边刷洗。德胜桥呈现出桥上过人走车,桥下行船渡舟,湖边刷洗马匹的景象。老舍先生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描述:“到了德胜桥。西边一湾绿水,缓缓地从净业湖向东流来,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麦穗鱼。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这是民国时期德胜桥四周环境的写照。

明代开始,德胜桥东曾有大面积稻田,至清代尚有记载称此地“稻田八百亩,以供御用,内官监四十人领之。”桥两侧“缥萍映波,黍稷稉稻”的风光在北京城内十分鲜见。达官显贵纷纷于这里兴建名园,如定国公园、米氏漫园、杨园等,但今俱无遗迹可考。释家对这里的环境亦颇感兴趣,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桥东有永泉庵,北有佑圣寺,唐遗刹也。少东为寿明寺”。

清代北京著名的“镇海三宝”之一的镇海神牛就在德胜桥下。镇海神牛是由德胜桥四周寺庙规制最小的永泉寺,于清同治年间联同桥西真武庙,两家集资在德胜桥西桥洞上嵌刻的迎水兽,高约60厘米,探出桥洞近60米。桥存留至今,东侧拓宽了一倍,改成了上下道,仍在使用,消失的迎水兽又刻南北两只新的,不敢探出桥洞,只留在桥边。

德胜桥上原有一镇水兽,系清同治年间永泉庵住持法明联合桥西真武庙僧人,共同捐资在桥洞上方嵌刻的。兽刻成后,取名“镇海神牛”。高约二尺,探出桥洞,头如麦斗,二目圆睁,角似铁塔,牙像排刀,鼻窦深,大有吸尽海水之势。旧时此“镇海神牛”与汇通祠下的“镇海石螭”以及崇文区镇海寺的“镇海铁龟”,在北京并称“镇海三宝”。1952月牙河改造工程开始时“镇海神牛”尚存,工程进入修筑堤岸阶段后,不知去向。

历史上德胜桥曾经在“桥上盖亭”,每逢十五,有一刻,月亮刚好落在桥上的亭子后,人从桥上走过,仿佛“人在月中”,故名“德胜伴月”或“德胜望月”。据此,设计人员在桥墩位置设置了一个可供人们休息、观景的平台,在桥梁两侧栏杆及桥涵标等处设计了月、云、星光、旌旗等图案,以体现“得胜”、“夜月”的意境。

1984年对德胜桥大规模修缮。1987年在桥东建后海儿童乐园。德胜桥于198981日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恢复修建的永泉庵应该就是这个位置。

德胜桥东河道不长也有德胜桥,走过去是一片开阔的水域,风景优美。

现存德胜桥单孔,砖砌石拱,长约18米,宽约11米,东西两侧石拱前都有水泥梁挡在前面只能过水,也许还可以过鸭子。东西两侧各有望柱6根,高1.2米,方形。栏板5块,高1米,宽3.1米。望柱与栏板为砖砌,外包水泥。

德胜桥原有文物保护石牌嵌在护栏上,今天怎么也找不着,桥边的邻居告知,早就没了。

德胜桥从建立到今天至少也有400年了,虽然够得上“封建残余”,但对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伤害反而有用,所以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砸烂”、“拆除”反而得以保留了下来。而且予以加宽。只是河西边北岸新修了真武庙,正在施工;东边北岸新修了永泉庵山门紧闭,等待僧人入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