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七九四)安定门

标签:
北京城门各有分工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七九四)安定门
安定门元代称安贞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明朝初年明军攻破元大都後,内缩大都北城墙五里修筑北垣,改大都为北平。原大都北之东门安贞门南移修筑为新的北平北之东门,取发兵荡寇,凯旋而归,获得皇朝家国安定之意,定名为安定门。按照《易经》学说,安定门又称“丰门”,丰裕之门。
安定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统四年(1439)建城楼,安定门城楼,楼宽26.4米,深11.5米,下层含廊面阔七间31米,檐柱二十四柱,进深16.05米;上层面阔五间25.6米,檐柱十六柱,楼高22米,楼连台通高33.13米。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戗脊走兽七个。券洞门为五伏五券式券顶。城楼内两侧城墙内壁修有登城马道,供守城军士步行或骑马上下城墙。
安定门箭楼,位于瓮城北端,京城九门箭楼形制基本相同,体量和细部略有差异。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後出抱厦阔五间,连抱厦通进深25米,楼连台通高30米。楼顶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重檐歇山顶,抱厦顶为独立单檐歇山顶,楼顶上层後檐中部顺坡延伸到覆盖後抱厦顶正脊。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4排箭窗,正北面每排12孔,两侧面每排各4孔,後抱厦两侧面各1孔,总计82孔。
瓮城北部呈圆弧状,东西长68米,南北长62米,瓮城辟闸楼门洞一处,位于东侧月墙,闸楼屋顶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灰筒瓦。闸楼内设千斤闸,外侧墙面开箭窗两排12个。
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七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德胜门内建真武庙,安定门真武大帝被称为“安定真武”,在诸门中独具一格,真武即玄武或元武,宋朝避皇祖讳改称真武,是镇守北方之神,真武大帝为保平安,当然要镇守寓意天下太平以德服人的京城北门了。安定门在北京北中轴线末端偏东,与德胜门共同平稳分担了中轴线的末尾重心,建筑整洁,布局精练。
北京城内城九门讲究“九门走九车”,其中安定门走粪车,因为安定门城墙外的地坛附近是北京城周边一个比较集中的粪场。
1860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10月13日正午,安定门陷落,英法联军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和闸楼于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安定门城楼被拆除后,建成了安定门立交桥。安定门立交桥呈环岛状,上跨北二环主路和辅路,安定门内大街和安定门外大街与二环相交,北京地铁二号线在安定门设有车站,安定门桥东北侧设有公交场站。
1997年5月4日起,安定门桥环岛北侧封闭,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由交道口至安定门向西去往鼓楼方向须在安定门桥右转至雍和宫桥掉头返回,由雍和宫至安定门去往交道口宽街方向须沿北二环路直行至鼓楼桥掉头返回。
1998年11月14日起,为保证安外大街和安定路、安立路通行速度,位于安定门桥正北方向的安贞桥也进行了道路管制,封闭环岛北侧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由和平西桥至安贞桥去往蒋宅口安定门方向须沿北三环路至安华桥后盘桥返回,由安定门经安贞桥前往安华桥方向须经安贞桥右转至和平西桥掉头返回,由于和平西桥掉头通道限高2.5米,大型车辆则需要前往和平东桥掉头返回。
大约在2010年,安定鼎矗立于原来安定门的位置,以鼎代替城楼,镇守外皇城北大门。鼎者,定业,自铭安定,取安定团结,国泰民安之意。大鼎立耳;垂腹;蹄足。饰兽面纹和扉棱。形制厚重端庄直追昭穆。这是北京16个城门中唯一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