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五六一)柳林水
(2022-06-22 19:23:33)
标签:
山村也有诗词画意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五六一)柳林水
柳林水村在房山区西南部的山区史家营乡东部,相邻青林台村、鸳鸯水村,空气清新,人杰地灵,天蓝水清,山美水美。村内有圣莲山、古四合院等多处景致,也有寺庙、道观等。南与霞云岭乡相邻,西与杨林水村相连,北与大安山乡西苑村接壤。因村南大堰台沟中多柳树,因而得名。2018年3月,柳林水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村中引人注目的是300米长的古街道,东西走向,文革前东西各有券门一座,底座成拱形,券门上边是瞭望台,街道用浆砌块石,石灰黄土混合而成。两个券门已毁,但其他遗迹留存,走在古街上,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村里有古老四合院二十四处,民房为明代旧门楼,有几处还保留古老的风格,四合院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四合院里外套院,另一种是加过厅的里外院,各院有各院的建筑特色。和这些老房子相得益彰的,还有一座座新建的民宅,这些民宅可谓是外修新貌,内修气质,移步换景,步步可观。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大山深处,会有这样一片静谧之地。院子主人除了对年久失修的屋顶、受潮腐烂的木柱子进行重修、彩绘之外,还尽可能保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保留了原来的基础制式,甚至是原材料,像台阶、柱石、木架等等,构成了现在能看到的崭新的四合院。
村里最早的庙宇是长星观,建在村中间,建于明朝,现有石碑一块,有文字记载,部分字迹年久脱落,分上下院,房屋院落年久失修。村里有句谚语“先有长星观,后有圣莲山”,它和这个村子几乎是同龄。里边的钟楼、鼓楼的建制还都有,但是已经比较破败了。柳林水村的古戏台,以前庙里做法事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来这里聚会,古戏台现在都还保留着观众座席,那是一条条用阶条石砌成的台阶。村民们说,以前说自己是不是柳林水村的人,就是靠这台阶,如果能准确的说出有三十二级台阶,就证明你是柳林水村的人。
今天,古戏台得以重建,除了古戏台,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很古老了,那就是碾子。碾子不新鲜,但是这里碾子的石头是“青子广”石头,不风化,这里的碾子和山外的碾子不一样,我们所见过的大部分碾子都是青色的,而这个碾子发黑,不是因为时间长了,变脏了,而是石碾子特有的颜色,非常具有当地特色。
龙王庙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民俗遗产,古时候村民为了求雨,保证来年丰收,龙王庙,建于明朝,是老百姓求雨盼来年风调雨顺,祈祷老天爷下雨的地方,破四旧时被拆掉了,2007年村民自发捐款陆万多元重修了龙王庙,使龙王庙恢复到原来面貌,又给村里增添了自然景观。
“圣米石堂”现名圣莲山,是柳林水村一大风景之地,由柳林水村与金鸡台村共同开发,成立了圣莲山风景旅游区。这里山峰雄、险、奥、绝、秀的特点,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美誉。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市级地质公园。圣莲山景区以太行山为脉络,古称太山,因整个山体酷似莲花状,故曰“圣莲山”。始建于唐代,盛于晚清,建庙宇于峭畔,佛道合一,演绎出独特的文化特色。
据记载,在明代被誉为“京畿八景”之一,后经战乱遭损毁。2000年,对各遗迹进行原貌修复,目前,在这里可以游览蟠桃宫、圣水寺、关帝祠等遗迹。
我爱房山,爱房山的山,爱房山的水,更爱房山的人。房山除了有霞云岭、白草畔、百花山的山,还有柳林水、鸳鸯水的水,这些具有诗意的山和水。我在房山做粮食调运时,每天笔下书写的就是这些诗一样的地名。
现在人们都有汽车,这里的公路也很方便,抛弃往日的繁忙,携妻带子驾车来这里放松一下心情,呼吸新鲜空气,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公交线路:从前门或六里桥北乘901快车,到燕化羊耳峪站换乘房21路,到柳林水站下车,步行1.2公里即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