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一〇〇一)黑塔寺

标签:
城区建设消失文物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一〇〇一)黑塔寺
北京城习惯上讲究对称,比如东直门和西直门,左安门和右安门,天安门和地安门,前门和后门。除了城门之外,街道也一样,比如南长街和北长街,南池子河北池子,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古老建筑更是如此,比如天坛和地坛,日坛和月坛……
那么,和白塔寺对应的有黑塔寺吗?有!
西直门内大街路北的黑塔寺,原称万佛寺。据称,寺址在今黑塔胡同西口大丰胡同路西。为什么在白塔寺之西有俗称黑塔寺者,其北又有黑塔寺?《日下旧闻考》中对它的记载也十分简略:“草场口有万佛寺,俗亦呼塔寺,其胡同亦以塔寺名。寺无塔,亦无碑碣可考,不知何以沿其称也。” 为什么《日下旧闻考》说“无塔”呢?成书后建造的?通晓中文的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推测为清初建造,又有道理么?另外,为什么我们在任何版本的近代地图中都看不到它的痕迹呢?这一切,都需之后一一解答。今天就自然难以说清楚了。
黑塔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轿子胡同,西至大丰胡同观音庵,长168米,宽4米。因有清代万佛寺,俗称黑塔寺,胡同因此而得名。
黑塔胡同,民国时称黑塔寺,从南至北,从东向西,呈现“」”形状。建国后,南北段析出,称如意胡同,后为区别东城之同称者,改称新如意胡同。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拆除新如意与大丰胡同,建多层住宅楼小区,建起“如意里小区”。
西城区有两处黑塔寺,一处在白塔之西的冰洁胡同,旧称冰窑口胡同;一处即此。前者称弘庆寺,有张益与胡滢碑,谓建于元代,废圮已久;后为明僧募资修建。明末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去,黑塔寺附近尚有青塔寺,皆“寺存而无塔”。据说,“元时创有五色塔”,黑塔为其一。
黑塔寺确实存在过,不过现在没有了,这也就难怪绝大多数老北京人都不知道了。只有极少数曾经住在那里的老人知道,还有现在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至少知道哪里还有一个“黑塔寺居委会”。
原来在新街口电影院西边的北操场胡同北边,正对着,有一个黑塔寺,是个尼姑寺。叫黑塔寺,可是并没有塔。五十多年前就有人把它拆了,把殿里的老佛爷扔到院子里,然后占领了寺庙。高大、宽敞的大殿都空了出来。有一位拉排子车的男人,看见这里真不错,就住了进去,半夜里吓出来了,睡到排子车上,谁知又从排子车上掉了下来,竟然摔死了!他是没有这福气呀!
有一位1951年生的七十多岁的老先生,他的曾祖父在那里买了一个四合院,他祖母结婚时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柏树,现在还长在哪里,拆迁盖楼的时候开发商特地给留出来这块地方,留下了这棵树。每年他还回去看看这棵树,看看自己曾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