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八八一)王恭厂

(2021-06-09 11:24:45)
标签:

北京

历史

也有

灾难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八八一)王恭厂

 

王恭厂在北京内城的西南,这是一个现在已经没有了的地方,为什么要说它?因为这里在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大、爆、炸的重大事件。

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 (1626530日上午9),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一里半,面积达到三千三百七十五亩。王恭厂所在位置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长椿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

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史》、《明季北略》、《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北京史地著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畿辅通志》,《雪卢焚余稿》、《两朝从信录》、《绥寇纪略》、《天府广记》等都有记载,尤其是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相当于现在政府新闻公报性质的邸报底本,佚名抄撰《天变邸抄》对王恭厂灾变记述极为详细。这是最早记述王恭厂灾变的著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流传于明朝天启末年。其影响之大就连明代佚名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中也把这一事件写进了小说的情节之中。

王恭厂是皇家的兵、工厂,又称火、药局。是专门做火、药的地方。正因为是兵、工厂,又是做火、药的工厂。所以明代把它安排在城内,而不把它布置在城外。又怕它万一爆、炸影响皇宫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宫大约有六里。这大概是当时皇家认定的安全距离吧。

王恭厂的设置年代,大约可以和北京城的设置等同。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隶属于工部,厂内有监厂太监一人,工匠三十余人,还有一些临时招募来的帮工。日产火药约四千斤,常贮备量约为一百万斤。专供京营禁兵之用,如果没有战争,火、药销耗量少,贮备量则会更多一些。估计贮存也有四十万到六十万斤。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王恭厂发生了一场奇特的灾害,瞬目间,天地震响,烟云遮日,火光冲天,塌屋数万间,死伤上万人,动、摇了皇室的统、治,加速了天启皇、帝的倒台。

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官办的北京《京报》就发表了一则消息,说是王恭厂发生爆、炸,爆、炸的冲击波把“石驸马街石狮重五千斤,飞出顺承门外”。后来的《颂天胪笔》中也提到此事。文中所提及的“顺承门”,是元代大都城的城门名称,明改为宣武门,但当时还有人称宣武门为顺承门,后来又称顺治门。

《明史》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其余记载称“拔大树二十余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厂房屋倾倒,木石在上,而瓦在下,杀千人。”、“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地雷裂地十余丈,倾房万计,毙人三千余。”、“王恭厂灾也”,“屋以千计,人以百万数。”、“燔臭灰齑,号声弥满,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十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王恭厂忽震裂,响若轰雷,平地陷两坑,约长三十步,阔三五十步,深二丈许。”、“时塌屋一万九百三十间,压死男女五百三十七人。”、“自顺承门大街北至刑部街,尽为齑粉。”“亘四里,阔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

《明季北略》载:“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渐至,京城西南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至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屋宇无不震裂,举国狂奔,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如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特别记载,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天变邸抄》)凡死伤俱裸露,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国榷》)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死者皆裸”(《帝京景物略》)。由于放射状冲击波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强劲的气流使脱下的衣服飘挂西山之树,昌平教场衣服成堆(《国榷》)衣服挂于西山树梢、银钱器皿飘至昌平阅武场中”(《绥寇纪略》)。足见脱衣现象是大爆炸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天变邸抄》这样描写这次爆、炸: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启丙寅即天启六年),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正在爆炸中心范围内,走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房壮丽、吴中伟的大轿被打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连人带马并长班关七人没了踪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轿,事后只见轿俱被打坏在街心,女客和轿夫都不见了。更有甚者,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狮竟被抛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中心区以外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影响,皇帝明熹宗正在乾清宫用早餐,突然地动殿摇,起身便冲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情急间内侍俱不及随,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途中建极殿槛鸳瓦飞堕,正中近侍头部、脑浆迸裂,当场死亡。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皇贵妃任氏宫中器物纷纷坠落,襁褓中的太子朱慈炅当日身亡。

爆、炸之时,许多树被连根拔起,掉落在远处,猪马牛羊、鸡鸭狗鹅,甚至残破的头颅及手脚更时纷纷被卷入云霄,又从天空中落下。据说这一场碎尸雨,一直下了两个多小时。木头、石块、人头、断肢,还有各种家禽的尸体,纷纷从天而降,其中尤以德胜门外落下的人臂、人腿更多。

笔者只是根据记载给予重述,这也是北京历史上无法忘记的事情。

最为奇怪的是,一般爆、炸后冲击波是应该向四面扩散的,但从记载中看,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厂中心区内,如石驸马大街到工部衙门一带是官府衙门集中的地方。冲击力量在东、西和北三个方向,以东面和北面更强一些,唯独丝毫没有提及到南面。这很是令今人费解。

笔者认为王恭厂之灾,是王恭厂火、药、爆、炸引起的。石狮子飞出宣武门,决不可能。当时政局不稳,谣言四起,不可以信。王恭厂灾后,皇家钦天监有姓周的大臣,就递奏摺说:“地中淘淘有声,是谓凶象,地中有声混混,其邑必亡”。锦衣卫、东厂太监魏忠贤得知此事后,把姓周的捉拿起来,说他妖言惑众,重打一百大板,活活把这位大臣给打死了。魏忠贤也不认为这次事故是地震。地震也决不会把石狮子震出城外。有文献说:王恭厂爆、炸时,有一位幸存的火药工匠证实,爆、炸是在他们制做火、药时发生的。皇帝将工部尚书撤职,证明他工作的失职。农历五月正是北京的旱季,空气湿度小,火、药制做过程中易于静电打火或摩擦打火引起火、药、爆、炸。

王恭厂爆、炸后,皇家另择“吉地”,迁厂于西直门内路北,今桦皮厂街,命名为“安民厂”。之所以迁此,最根本的原因是距皇宫更远了,安全系数大了。同时拨出一万两白银慰问死难者家属。之所以“安民”、慰民,是怕百姓造反。

王恭厂爆、炸,说明明代我国的火、药生产技术之高及火、药威力之大。还表明,具有爆、炸危险的工厂与民居与重要机关保持安全距离的必要性。过去,火、药、厂不敢设在城外,是怕百姓造、反,劫取火、药造、反推翻朝廷,江山难保。如今,这一切都成过去了。

目前北京城正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今天的前王恭厂胡同、后王恭厂胡同就是原明代王恭厂遗址所在区域,也在旧城改造范围内,如何保护遗址,在故址地层建设勘探中是否能够找到某些寻找王恭厂大、爆、炸的实证,是揭开王恭厂大、爆、炸神秘面纱的关键。有关部门应予以关注,也许有一天记载北京史上这一段离奇的灾害将会写上新的一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