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三)西堂子胡同

标签:
旧房拆除新房盖起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远就看见这有四合院,气势非凡。
独出心裁。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大门!
铁皮大门上的菱形状的钉子,独一份!
三进院子
原来不是甘雨胡同
大门紧闭
原来匾在这里
女青年会在这里
谢绝参观,那就在门口拍一张吧!
只能说四合院
坐西朝东
汽车不走也得拍,看后面的高楼
西堂子胡同在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四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全长539米,宽6米。西堂子胡同,明代属澄清坊,称堂子胡同。明初移南方居民于北京,此处靠近灯市口繁华商业区,妓院较多。“堂子”是明代苏沪妓院的方言之称,胡同由此得名。清代属镶白旗,称西堂子胡同,以区别于东堂子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一条,后恢复原名。西堂子胡同25号、27号四合院原为清末军机大臣左宗棠住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改建为台湾饭店。路北原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家庙一座。现胡同内有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33号是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
胡同口曾有牌子介绍,25-37号为清代大学士英和宅,后归左宗棠。而左宗棠故居也仅是其一部分,即25-27号。民国时,画家、清宗室溥雪斋曾购得此宅居住。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路南部分现已改建为台湾饭店。路北原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家庙一座。现胡同内有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这一片四合院,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商业区中,在高耸的五星酒店映衬下,稍不注意就错过了。其中,25号大门坐西朝东开,自东向西的单数29号到35号大门坐北朝南开。27号没看见,39号已不存了。
这里的老住户说,西堂子胡同原大宅门多,住过的名人也多,1号院中央歌剧舞剧院宿舍,原为29路军长宋哲元公馆已拆毁。2号是和平宾馆后门,那家花园后门。3号是那中堂后人张寿崇家,后为东城区政协副主席家,已拆毁。4号院是那家大管家王家已拆毁。5号是庆亲王后人金家,已拆毁。9号是左翼忠孝祠,即萨满教的堂子。11号是那桐后人张家。8号是煤炭部副部长张家已拆毁。10号是海关宿舍。13号原“那家”的别院,清末时慈禧待客之所。从窄胡同进了院子,里面别有洞天。该院占地3240平方米,是一个三进的大院,房屋多达一百二十一间。院内的一座大垂花门日久年深光鲜褪尽,但徽派的门楼却仍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过了门,正房、耳房各层次建筑保存完好。后来是团中央宿舍。15号是协和医院宿舍。17号是中央歌剧舞剧院排练大厅已拆毁。19号是公安局宿舍已拆毁。21号是大杂院已拆毁。23号是当过民国大总统的冯国璋后人的冯家已拆毁。27号是25号的旁门,在左宗堂家东。29号是解放后卖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宿舍,在左宗堂家西。31号海关宿舍,原是清大学士英和家,后为孙宝琦公馆。33号是基督教女青年会,原来是清大学士英和的家,文革前为北京市教材编审处。35号原来是清大学士英和的家,文革前为国务院宿舍,现在是北京婧园雅筑宾馆。37号原来是清大学士英和的家,后来是大杂院,已拆毁、39号是公安部副部长家已拆。上面提到的宿舍也都是大宅门。
据说北洋军阀王士珍也曾住西堂子胡同但不知是几号。西堂子胡同路南胡同东口到胡同中间都是那家花园后身,就没几个宅门,1954年因要开亚非作家会议,拆了那家花园大部建和平宾馆后胡同铺了柏油马路。
西堂子胡同29号,旧时的门牌是西堂子胡同17号,在胡同西段北侧,坐北朝南,原为内部相通、东西并列的两个宅院,东院三进为休闲区;西院四进为居住区,故院门建在西院的东南角,占据“巽”位。院门原为“广亮大门”,后改为“如意门”,但门道内仍保留着“广亮大门”的两扇大门,“如意门”的砖墙做工精细,门楣上有精美的砖雕。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广亮大门”是等级最高的宅门,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员方可享用;而“如意门”却是采用最普遍的宅门,平头百姓均可采用。将二者结合,显然是有意为之,这样的宅门在北京四合院中实属罕见。
现在东院的院门朝东,是一座颇为敞亮、颇为豪华随墙门楼,似应是原来东院内东屏门改建而成,门牌是西堂子胡同25号。
“旧18号、19号是一所,旧17号是另一所。”“这两所房子工料都非常讲究,旧17号尤其精致。”对于当年的建筑形式与格局,朱家溍先生也有详细描述:“银朱油大门,硬山卷棚式,门外对面八字影壁,影壁的东面有一个车门,是马号(即马圈和车房)。大门左右有上马石,门内一字影壁。东西屏门各四扇,照例是绿油漆红斗方。东屏门为‘东壁图书’四字,西屏门为‘西园翰墨’四字。进西屏门,有五间倒座门房。正面垂花门,两卷的后厦也是四扇大屏门,绿油漆红斗方‘斋庄中正’四字。东西抄手游廊,厅房为五开间卷棚顶,前后廊檐。前檐正中抱柱对联为:‘丹霞表襟庆云扶质,柏叶长寿梅花占春’。
院内方砖墁地,正房后隔扇门出去有一段甬路。路左右各一长方院,由前院东西抄手游廊通过也可以走到这两个院。由甬路进入第二垂花门,到了上房院。正房三开间,中间抱柱上的对联为‘躬礼履仁隆我祉福,辅政扶德居之宠光’。东西耳房各二间,小院各一。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抱柱上的对联为‘钟鼎一堂联雁序,诗书千载荷龙光’。西厢房抱柱对联的上联忘记了,下联为‘紫芝朱草挹祥光’。由东耳房过道可进后照房院。后照房七间,院内有大桃树二株,高与房齐,有竹一丛,正对上房正中后檐窗。以上四进为正院。由大门内进‘东壁图书’屏门,是一个长方院,一排五间倒座,院中两大株碧桃和丁香。正面三间平台过厅,上安棒槌栏杆,四周挂檐板,坎墙隔扇窗。左右通往里院抄手游廊。正房三开间,前后廊檐。正房后窗外,假山迎面。间种竹数丛。院的西墙有屏门为可通正院厅房后院。北面一带粉墙,墙根也点缀山石,如负土而出。有一瓶式门可通后院。以上三进为东院。”
寸土寸金的地段,拆掉一些旧房子,盖起新的房子,以满足新主人的新需求。对于拆掉的东西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了,通过今日的文章和图片也许您能够略知一二,笔者也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