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2020-11-03 11:21:09)
标签:

旧时

别墅

至今

在用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五)协和别墅

协和别墅在东城区北极阁三条26号的南区,和位于北面隔了两条胡同的外交部街59号院的北区,是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医学基金会当年修建协和医院时一并修建的专家别墅区,专供协和医院的高级教授们享用的顶级住宅区。与协和医院隔东单北大街相望,是北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原协和医院围墙以内,含南小院现首都医院使用范围。

别墅群建成于1921年,现在从东单北大街能看到它,是北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南北两区门口都有一座三个并排拱形门洞的大门,向里望去一座座风格特别的别墅楼显示出这里的与众不同。

别墅十余幢典型的两层半美国近代折中主义式独立别墅形式的住宅构成,院落南北长约127米,东西长约140米。中轴线南端为大门,以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有连排住宅,也有独立式住宅;有的是古堡式尖顶,也有的是乡村别墅式坡顶,形式多样,工艺考究。北端为两层半的连排式住宅,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十分典雅。南区由围绕中轴线对称的三组独立住宅组成,每组建筑与中轴线基本对称,又相对灵活有所变化。中轴线北端为两层半连排式住宅,形成了本院的特色,该建筑与中轴线对称处是一拱形穿过式门洞,与中轴线南端入口门房的拱形门洞相呼应。南区轴线中部为一圆形环路与花坛,形成中心。

北区的住宅布局相对灵活,不求绝对对称。大门处用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拆除了南端的四幢独立式住宅,现尚存六幢,保存较好此园东侧布置有一栋与本院落建筑风格不一致的西洋建筑,建造年代早于园内建筑。而园内东侧则有一栋建造年代比较早的西洋建筑。院内鸟语花香,大树参天,美国式乡村别墅清雅别致。春天别墅区内的樱花盛开,玉兰花含苞待放,花坛中零星开着玫红色的小花,一栋栋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下,显得清幽美好、宁静安详。院子最北端则以三层洋楼煞尾,红褐色小块面砖的外墙淡绿色木格子窗棂,还有那深灰色的大坡屋顶。

独立式住宅建筑平面布局灵活,均为矩形平面组合,每栋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首层地坪高出室外约60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住宅内部除设有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等主要房间外,还设有辅助用房、小储藏室多处。首层入口常结合单层坡顶的拱形门廊处理,形象生动。

目前的建筑虽有局部改建修缮,但原有院落与建筑风格仍保存原状,现仍为协和医院宿舍,门口有人把守,外人不得擅入。然而也不尽然,如果你直接往里走,不要问也不要说话,也会没人阻拦的。

1976年唐山地震东单是重灾区,老外交部的楼都塌了,可院里的小楼纹丝不动,就连看似普通的玻璃都是整块从美国运回来的,比一般玻璃厚的多也硬得多,院里的小孩淘气用气枪打玻璃,愣是打不破!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院子的维修经费及材料,仍有远在大洋彼岸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

除南北两个住宅群,还有一处所在也与协和医院有关。那就是协和医院院长楼,位于南北两区中间的新开路胡同73号,外交部街南面,中间隔着西总布胡同。这座建于1920年的带花园的二层小洋楼,是协和医院第一任中方院长刘瑞恒的住宅。解放后,张治中先生在这里生活了20年,直至去世。现在这里是一家私人会所。

在八百多年帝都的心脏地带,居然隐藏着这样一组异样建筑,但这群大隐隐于市有特立独行的隐者,却是如此令人心动,其实就功能而言,这座老百姓口中的协和大院,也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家属院,但这座家属的品质要远胜于当年的部长楼,老住户介绍说,这里每栋楼的地下一层,都设计给佣人居住,地上两层作为正式住房,不算公摊面积怎么也得有个300多平方米。

除了日常维修几乎就没变样,不仅建筑面积大协和别墅区,还是十足的真材实料,房子的砖石没有用北京地区的青砖,而是用的特意从开滦定制的红砖,坚硬无比。

这里曾住过的知名学者,更是让这个小院身价倍增,一进院东边第一家,便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的住宅,现代住宅林先生侄子一家,西边的第二家是外科学专家裘法祖的故居,他对面则曾经是胸外科学奠基人皇家寺教授的旧宅。恍惚之间仿佛空气中飘扬着一股清新的来苏水味道,仿佛在提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既然进不去,那就多加图片,从多方位、多角度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