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2020-09-25 19:47:59)
标签:

私房

菜肴

也有

几家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老北京的故事(七四一)梅府家宴

梅府家宴在西城区大翔凤胡同24号,紧挨着恭王府,是依靠王府围墙而形成的胡同,所以旧称为大墙缝胡同,后来雅化为大翔凤胡同。在后海南沿上,有一个窄窄的巷口,从那里进去,就是大、小翔凤胡同。注意,这个梅府和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不是一回事。梅先生从未住过这里。

实际上,此并非真正的梅府,而是由演员杜家毅投资建设的,只是为烘托吃饭的气氛而已。不过,雅致的建筑风格也让人眼前一亮。一个相当气派的四合院,占地1000平方米,环境优美、曲径通幽的三进院落,这里曾经是清朝一个贝勒爷的侧福晋的私宅,光一棵枣树就有240年的历史。后院中的拴马石桩,竟是明代之物。藏在这拥挤的胡同里,不仔细找,还是不太容易发现,这也是应了私房菜的意思。叩开门环,进得院内,感觉不像是进了餐馆,反倒像是回到了家中。院子里满地的浅绿色的温润石块,居然都是玉石,虽然是下脚料,但到底是玉啊,踩上去就是有些不同的感觉,大约这就是尊贵了吧。

三进院落分别是梅厅、兰厅和芳厅。每个厅都不大,也就放上四张方桌。每个房间的墙壁上都挂着梅兰芳生活或表演时的老照片,当然还有些更私密的包房在后院里。空气中低低地放着梅兰芳唱段的唱片,低低的唱段是对故人的缅怀与思念。

梅葆玖先生是这里的名誉董事长,这里老板叫东家,经理叫总管,服务员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邻家大嫂,故称之为梅嫂。这里的菜单都由总管亲笔书写,而菜式则来自梅兰芳家传的六百道菜,厨师中有四位都是梅先生家厨王寿山先生的传人。这里最大的特色菜是鸳鸯鸡粥48小时恒温将鸡脯肉熬成茸状,再加菜汁调制成粥。梅先生生前每日必饮此粥。

梅葆玖将家中梅兰芳先生用过的餐具、手摇摄像机、手摇留声机等物品都拿到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梅兰芳艺术博物馆。

院内有“洋车”就是上海称作的“黄包车”,车接车送至胡同口;用餐之后,根据不同的消费标准,赠送大管家西振权老先生手书的菜单或折扇。纸扇正面,木板印刷梅兰芳先生亲笔绘制的桃花,盖齐白石先生所刻之印章;背面印刷梅派经典曲目,西老亲笔手书套餐菜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