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七二八)收破烂儿

(2020-09-08 10:52:32)
标签:

美好

生活

需要

奋斗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七二八)收破烂儿

 

北京人家里除了不太有用的东西,还有那些根本就没有用的东西呢,像破衣服、烂棉花套子、废书本、废铜烂铁等,这些东西打鼓儿的不收,只有走街串巷的收破烂儿的收。

说起废铜烂铁,还得多说两句。解放前后,老百姓家里的许多器皿都是铜作的,有铜盆、铜锅、铜茶盘、铜酒壶、铜火锅、铜汤婆子、柜子、箱子上的合页、拉手以及高档四合院大门上的门环等等,凡是现在能用不锈钢的器皿,那时都是铜的,只有火锅是紫铜的,其余的都是黄铜。紫铜是纯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所以价钱也低。所以就留下了这句话“废铜烂铁”。现在废铜价格今非昔比了。除了上述的,还有烂纸、旧书报,凡是家里不要的、凡是还有利用价值的都收,只是没有多少钱。

那时收破烂儿的有男人,挑着两个筐;也有老太太推着一辆竹车,迈着一双小脚,边走边喊:破烂儿换洋火!

洋火就是后来的火柴,因为火柴是从外国引进来的,所以国人都管它叫“洋火”,那时农村不用,农村用火镰和火绒,火镰是一种取火器物,形状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点燃火绒而起火。一些农村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经看不到它的踪影了。

收的破烂值不了几个钱,一般都给一两盒洋火作为补偿,如果非得要钱也行,那就比洋火的价值还低。

废铜烂铁收回来送到工厂,还能再冶炼;废纸烂纸送到造纸厂,至少还能造成“豆纸”擦屁股用,相当于现在的卫生纸。破烂布可以打布袼褙,纳鞋底子。珠市口西南角但有一条胡同叫“铺陈市”,就是销售大小不同的铺陈的。这么说吧,在中国没有不能用的东西,连大粪都可以用来做肥料,您说还有什么不如大粪的吗?

之所以有老太太也参与到这个行业,就是因为破烂没有多重,不需要多大体力。老妪出来挣些零钱也可以贴补家用。

然而,前几年我听说有一位叫宋振忠的人,宋振忠属龙,今年56岁,自称阿龙,收藏圈里尊称他一声三爷。没正经上过学,三十多年来,靠着从京城的各个角落收破烂,搜罗出数十万件宝贝 时间刻在他脸上的,除了些许的皱纹,更多的是一种老北京人特有的神采。

这些宝贝不是古董,也非文物,只是京城老百姓过往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涵盖了老北京的衣食住行,凝聚着人们对北京的回忆。

服饰、响器、壶套、钱币、食盒、门框、条案、镜子……买得多了,他家中堆满了各种“破烂”,家人很不理解:一是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二是家里堆满了破烂儿,都没有个立锥之地了。

收藏老物件的过程中,宋振忠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开始只是图个乐,渐渐有了使命感:“我们一说北京当年如何、如何,老百姓生活怎么、怎么样。光是说意思就不大,这些老物件摆在你面前,才能有那个感觉。那就得把这些北京的老物件留住。”

凭着这股子执着劲,宋振忠如今收藏了三十多万件老物件,光是仓库就租了两间。而人们对于老物件也重视起来,让他颇为欣慰,唯一担忧的,是老物件越收越难,有着过往回忆的老人也越老越少。

如果有地方,开一间博物馆,让更多的年轻人来看看,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不是好事情吗?

这些事情我如果不记录下来,恐怕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也听不懂了吧?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辈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