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2020-06-23 12:12:36)
标签:

许多

文物

人所

不知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老北京的故事(六六一)玉皇阁

照片虽少,得来珍贵

玉皇阁是玉皇庙的别称,在西城区官园育强胡同22号。明朝建立,清朝又重修过,是座道教宫观。1989年被公布为原西城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的朝天宫在天启六年(1626)毁于大火之后,遂在朝天宫故址北端再建一处中型道观御敕护国元天观。清代以后重修此观,改称玉皇阁,亦称玉皇庙。

玉皇阁整体坐北朝南,原庙规模宏伟,现在前部分即原山门至二门部分早已改为民宅。原有山门、二门,前殿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中殿三间、东西配殿各六间,后殿三间、东西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今仅存二门以内的殿宇,原建筑前部无存。

后半部分前殿三间,硬山箍头脊,筒瓦屋顶,通面12.20米,通进深8米。东西各有配房六间硬山合瓦。中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绿黑两色琉璃瓦,通面阔12.20米,通进深9.20米。东西耳房各两间,硬山合瓦屋配殿东西各三间,硬山箍头脊,筒瓦屋顶,通面阔11.89米,通进深6.60米。后殿三间,硬山勾连搭箍头脊,绿琉璃瓦顶,旋子彩画。通面阔12.20米,通进深11米。中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绿黑两色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各六间,硬山箍头脊,筒瓦屋面。后殿三间,硬山勾连搭箍头脊,绿琉璃瓦屋面,旋子彩画。东西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殿中神像均已不存。原有石碑两通,现仅存碑座、碑首。重修敕建护国元天观匾额一方。

玉皇阁是朝天宫失火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解放后归团中央使用,并在此开办机关幼儿园。1990年后被中国青年杂志社占用。现由北京市委办公厅管理使用。

据称,玉皇阁占地面积很大,除保留育强胡同22号的宗教建筑外,还包括官园胡同8号院。8号院由办公楼、停车场、北院和西侧院组成,建国之后为团中央机关幼儿园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中叶,兴建建筑2000平米的楼房,把南边空地辟为花园。机关幼儿园停办之后,长江三峡指挥部曾租用此院,租赁期间对楼房改造。

您如果能从官园胡同8号楼向北俯视,玉皇阁建筑全貌则尽收眼底。现存的玉皇阁旧址为东南西北相连的房屋衔接在一起的建筑群,院中大殿屋顶上铺着绿色与黑色琉璃瓦。神殿后面的北房,也有一间铺设绿色琉璃瓦的殿堂。可能后人对其进行改建,三重殿的样式并不明显。不过从官园胡同8号院,还能看到最南端的房子地基是用条石构成,而地基明显高于该院。

《日下旧闻考》记载:“今阜成门东北虽有宫门口、东廊下、西廊下之名,其实周回数里,大半为民居矣。西廊下有关帝庙,乃土人因其余址而葺之者,然止大殿三楹。殿前甬道,绵亘数百武,砌石断续,犹见当时规制。宫后尚存旧殿三重,土人呼为狮子府,盖即元天师府也,今皆废。”依照此种说法,“狮子府”就是玉皇阁的俗称。玉皇阁具有一定影响,周边的胡同名称和它有着一定联系,如大玉胡同曾叫大玉阁、小玉胡同曾叫小玉阁,狮子胡同曾叫狮子府、狮子西巷曾叫阁东夹道

我读小学的时候,去过那里的幼儿园进行智力测试,大约成绩平平,以后就不再让我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