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六一七)胜泉石塘

(2020-05-03 15:09:54)
标签:

京西

古村

犹有

古庙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六一七)胜泉石塘

 

胜泉岩石塘又称田寺石塘,在门头沟区清水镇田寺村。

胜泉岩石塘坐落在百花山下。因原有明代建福田寺早已成为遗址,后得村名田寺。而由福田寺定格为田寺村,却是一个漫长过程,成为它生存繁衍的痕迹。

田寺村后山上有历史悠久的胜泉岩庙宇,当地人成为田寺石塘。金朝章宗皇帝上百花山上香,路过田寺石塘,赐匾幅胜泉施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佛教协会对此寺院进行了翻新,增加了数尊佛像,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致每年都有国内外游人来此参观。

田寺村有座福田寺,村子也由此得名。古人云:没有福田寺,盖不上百花山,今人讲:先有福田寺,后有田寺村。正是这一山一寺,在京西历史上流下了一个永久的印记,清水镇田寺村。

田寺村后山上有胜泉岩庙宇一座,当地人成为田寺石塘,胜泉岩石塘,金代章宗年前已建成,历史悠久。金章宗曾赐额胜泉施地,金、明时期香火最旺。这是京西著名石窟寺之一。依山洞而建,洞内面积约150平方米。寺院有东侧禅房三间、西侧禅房二间、南房两间、北有九间配套房间、讲经堂、佛堂地面、院墙、山门及院落。石堂中供有文殊菩萨像。现殿外遗有两方石碑,是最有价值的文物遗存。明万历年间所立《百花山胜泉岩重修碑记》,碑文记述了胜泉岩石塘兴衰史。此碑虽受毁坏,但文字清晰极易辨认,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另一碑是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百花山胜泉岩主广禅师行业记》。此碑文字远不及万历碑清晰,且碑的规格也小。胜泉岩石塘与众多古迹一样,曾遭毁坏。2004年村民发起,开始修复。洞内正中安放文殊朔像,文殊右侧有弥勒佛像,两侧立四大护法神像。

福田寺早已成为遗址,生人难以辨别遗址所在。田寺村山谷两侧绿野如潮,清泉流淌,花香四溢,清新空气。山谷两侧绿野如潮,脚下清泉流淌。在西山,很难找到像这样的山水相连之地。季节远未到雨季,但那石上的飞花瀑布依旧成飞瀑流泉奔泻而下。谷底巨石组成一个个珍珠样泉池,相信十分优美。

泉水叮咚,花香四溢。迷醉在原生态纯天然的氛围中,流连忘返。荡涤城市的喧嚣,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搜寻那时有时无的小路,一路向纵深行进。胜泉岩上有小路,那自然是经古道十八盘,通往瑞云观的。到达胜泉岩,望一望百花山顶,那巍峨的山峰、巨大的球形建筑如在眼前。

由田寺村通往百花山瑞云寺的古道,经由胜泉岩石塘而后爬十八盘到达百花山顶。几经盘旋后逐渐出现古道痕迹,踩着古道路石快步上升。脚下不断升高,景色不断变换。百花山林木层次明显,半山以下浓郁葱茏,山顶林木还刚刚微露嫩芽。

田寺沟西沟发源于百花山,泉水常年不断,上游大坝高30米,形成了一座水库,库水飞泻,形成瀑布,冬天更有冰瀑奇观出现。由于水库周围无人居住,所以水库无污染。水库里有鱼、天然水藻等。

田寺沟夏季荆花漫山,常现云雾缭绕,可与黄山云海相媲美。日出和晚霞同样壮观。

田寺村的山梆子戏很有名,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了。是原斋堂地区最纯正的山梆子,清朝后期唱得最为红火。民国时期一直到解放后,村内都有戏班演唱。当时田寺梆子不出村唱,本村也不请外村人来田寺唱戏,所以保持了田寺村自己的独特风格。曲调分上、中、下、平,与各村流传的山梆子戏都不同。现在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有电视、广播、微视、抖音等等,这里面也有戏曲、电影、话剧……,出于乡村里的山梆子,这么极小众化的戏曲,肯定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演员、观众自然越来越少了,这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只能是美好的记忆了。

 

自驾路线:沿109国道行进到95公里处,驶进村级公路。行5.6公里,到达田寺村。行约2.6公里汽车不易再行,沿着一条小路走进直达百花山主峰的山谷。由田寺村通往百花山瑞云寺的古道,经由胜泉岩石塘而后爬十八盘到达百花山顶。

公交路线:地铁苹果园西站乘892,经52站到西斋堂下车,换乘M025站,到田寺下车,全程约83公里,用时3小时43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