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六一二)洩水湖
(2020-04-26 10:19:12)
标签:
古老北京历史变迁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六一二)洩水湖
知道海淀的人很多,知道洩水湖的人极少,不过七十岁以上的老海淀人,都知道有个洩水湖。还知道海淀有个洩水湖小学,小学里有个基督教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在这个教堂做过礼拜。现在有把“洩水湖”写成“泄水湖”的,一看就知道不是老海淀人写的,“洩”是“泄”的异体字,但写成“泄”就不对了,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不忘初心”呀。
海淀也称海甸,海店,是个浅水湖,水来自玉泉山。海淀从康熙建畅春园,雍正建圆明园就繁荣起来,乾隆皇帝六十大寿,举办“千叟宴”,就是在畅春园门前举办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驾崩于海淀,每年夏季皇上在海淀办公,大臣官员也得在海淀置业,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贾繁华之地。达官贵人、商业巨贾也纷纷在海淀买地建宅,海淀彩和坊小学和海淀中学的一部分就是僧格林沁亲王的宅园。
洩水湖是原来海淀镇的三大低洼地之一。洩水湖的住户不多,旧时有十五个门牌,一号是德贝勒邸园,由该园向西沿着泄水湖北岸,再折而南至十五号止。洩水湖旧时除德贝勒邸园外,第二大户为韩群壁的韩宅。十五号宅院,为韩家祖居之所。韩群壁号辑五,为清光绪间颐和园苑录差事,负责管理园中工程。韩家在泄水湖修建三座宅院,为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韩家系满州镶黄旗人,三处住宅均按满洲住宅规制。北京沦陷时,一个名叫福田的日本商人占用了该园,开设瓦窖,在园前挖土烧瓦,将原来的湖面挖得更大了,由于镇甸龙凤桥水枯竭,这里成了一个臭水坑。新中国成立后填平,成了镇甸街心花园,德贝勒邸园在20世纪80年代时园中房屋、游廊、单格八角亭尚残存,后因新建办公大楼被拆除。
洩水湖地名的由来,与乾隆皇帝有关。一次,乾隆到海淀,远看青山隐隐,近看金鳞万点,玉泉山塔影玲珑,觉得这地方太好了,往前一看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墓地,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地脉甚旺,心想这是谁家,这么有眼光在此选墓地。吩咐太监打听,这是谁家的坟地?太监一会儿打听回来说是一家姓“霍”的坟地,叫“霍家坟”,乾隆皇帝一听,地方好,还姓“火”,不行,兴许那年出个帝王,得灭它。吩咐地方官员,在“霍”家坟旁,挖个湖,“洩”一下他们家的“霍”,让他们家永远也别想“火”起来。乾隆皇帝的话是圣旨,从此有了“洩水湖”。
位于海淀洩水湖基督教堂的“培元中学部”。“培元”的意义取自“孙中山先生”的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在这里1916年最早开办的是一所教会女子小学,曰:“培元女子小学”,后来得到了燕大及各界的支持,开办了男女学生都有的“培元小学”,1944年开办了初中班。如今谈到十九中的百年历史,就是从海淀基督教堂的“培元女子小学”开始的。现在中关村西区,新建了一座“海淀基督教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