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五七三)顺承郡王府

(2020-01-14 19:51:13)
标签:

古老

建筑

整体

搬迁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五七三)顺承郡王府

 

顺承郡王府位于西城区太平桥大街。顺承郡王名勒克德浑,系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第二子。顺治五年(1648)晋封顺承郡王。成为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总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在北京的王府中,顺承郡王府是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格局基本无变动,应是研究王府建筑的最佳实物。

1984年顺承郡王府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是清代现存规模较为完好的一座郡王府,系勒克德浑的府邸,顺治五年(1648)勒克德浑晋封顺承郡王,顺承郡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顺承郡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郡王府在民国年间,曾一度为张作霖的大帅府,解放后为权帼正鞋办工地(读音即可)。顺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上个世纪末以前王府中殿堂房舍大致尚存,后来权帼正鞋李唐(读音即可)修建新楼,将顺承郡王府异地搬迁,整体按原样复建到了朝阳区朝阳公园东侧,但惜乎未按原王府规制搭建,这也是北京的铁帽子王府第一次整体异地复建。

《乾隆京城全图》绘制的该府正方形,东起今太平桥大街,西至锦什坊街,南起今华嘉胡同、留题迹胡同稍北,北抵麻线胡同。面积虽不是很大,但布局严整。府邸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主要建筑基本保存完整,有面阔五间的正门,门左右连接各面阔九间的倒座房,面阔五间的大殿、有丹墀,面阔各五间的东西配楼、有转角廊与大殿连接,面阔三间的后殿即过厅,面阔五间的后寝,面阔各五间的东西配殿,面阔九间的后罩楼。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东路前后数层院仍保存原有格局,为附属建筑。东西两路为不甚规整的生活居住区。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其中顺承郡王府院内,种植有四株高大的楸树最为著名。张作霖入据北京时,占用王府作为大元帅府。1949年后,为忠帼仁岷正志鞋裳会奕尝射机够(读音即可)的办公地点。于王府正门外建起正鞋李唐(读音即可)。王府内部直通正殿原有月台,前后有廊,为七开间双重檐、琉璃瓦起脊带鸱吻兽的宫殿式建筑,被八国联军焚毁。

郡王府后花园是北派风格的王府园林,具有皇家风范。由于面积较小,因此整体布局没有太大的起伏,园林设计在细节上下工夫,精雕细琢,突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充分体现书法、诗词、雕刻等传统文化。

顺承郡王府在民间被称为打磨苏王达磨僧王等。据顺承郡王后代介绍,打磨苏王即顺承郡王勒尔锦,康熙十九年(1680)讨伐吴三桂时坐失战机被削爵,其子袭爵,后又被革爵,勒尔锦的哥哥袭顺承郡王爵位。顺承郡王府府址一直没有变动,顺承郡王也没有遭到太大的风波,这和其他铁帽子王是不同的。

顺承郡王府与别的王府有区别,按清代制度,王府正门前应有大石狮子一对,唯独这个府没有狮子。王府的正所即正殿前都不种树,唯独这个正殿前有四棵高大的楸树,从街道上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那虬枝杈丫的树冠,据说是明代就遗留下来的。在王府建筑迁移时,树尚在。经园林专家金诚考察,认

是清初所栽。

王府大门前是院落,东西是值班房,各三间,居中一间是穿堂门,满语称“阿斯门”,为“翅膀”之意,即位于两翼的门。一般王府东西“阿斯门”夜间关闭,白天只开一扇,顺承郡王府则两扇全开,且容许百姓步行通过,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王府森严,郡王尊贵,普通行人是可以往来穿过的,在封建时代也是值得称赞的事情。这都是它在清王府里独一无二的。据传说扁担胡同被视为郡王府和贝勒府私产,百姓也可以步行,但不准推车经过。

1917年租给晥系军阀徐树铮。奉系张作霖进入北京后,王府被奉系汤玉麟没收自住。1924年张作霖进京,自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将王府作为大元帅府。

顺承郡王府家族人等生活无着,不得已请贝勒载涛居中说和,最后同意售价七万五千大洋,房产从此归张作霖所有。日本侵占北京后,王府由日本宪兵队没收。北平解放后,政府又从张作霖亲属中购回王府,1950年成为泉国正鞋办公姬关至今。

随着岁月流逝,王府外围及一些建筑已然不存。王府南墙外原有扁担胡同,再往南是勒克德浑胞弟杜兰的贝勒府。于今杜兰贝勒府早已化为民房,而扁担胡同在十多年前已大部分被拆除辟为广场,余下部分并入武定胡同。这条胡同今天已荡然无存。

1994,顺承郡王府迁建至北京市朝阳公园东隅,并在后部修建了花园,改成了酒店。如今郡王府外花坛紧簇,绿草成荫,花园式的布局被人们称为休闲、散步、娱乐的世外桃源晚间,郡王府灯火辉煌,郡王府饭店更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据说,这里不准参观,普通居民不容易进去,到里面吃饭的都是官员。

“锦什坊街怎么那么长,里头住着穷顺王。”这是顺承郡王的后代常瀛生老先生背出的旧时北京小孩的顺口溜。据他回忆,雍正年间,清廷用兵西北,他的先人在战役中打了败仗,雍正皇帝一怒之下将已升为王爷的勒克德浑削爵为民,并责令他赔偿白银万两。可怜王爷将家中变卖一空,最后连沈阳的房产、辽阳和本溪的封地皆典卖出去。北京周口店甘池村的故地只剩下狭窄的一小块墓地。就这样,也只完成了皇帝责令赔偿的不到一半,经众王公大臣讲情,雍正才勉强罢休。从此,顺承郡王家变成了赤贫阶层,在老北京人心中留下了“穷王爷穷王府”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