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五一三)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
标签:
古老庙宇得到重修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五一三)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
























中顶庙,原名“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因为它祭祀的是东岳泰山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故又称中顶碧霞元君庙。
原来北京有东、南、西、北、中五顶庙,西顶、北顶、中顶庙尚有存留,东顶、南顶已无踪迹。保存、修复完好的中顶庙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草桥北,紧邻京开高速,首都医科大学南侧,处在正在建设的商品住宅区中。中顶庙祭祀的是东岳泰山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故又称中顶碧霞元君庙。
明天启七年(1627)在唐万福寺北建之,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迄今将近四百年历史。中顶庙明清时期为皇家庙宇。中顶庙坐北朝南,前殿供奉碧霞元君,额曰“资生溥化”;中殿代奉东岳,额曰“大德日生”,俱乾隆御笔。还供奉催生、送子、眼光、痘疹等娘娘,七十二司塑像。中顶附近水田极多,土壤肥沃,泉水丰富,适宜养花,农民种植花卉者甚多。普遍种植牡丹、芍药、荷花,夏日荷花怒放,香闻数里。
据《顺天府志》记载“碧霞元君庙,唐刹旧址,在右安门外草桥北,草桥,唐时有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明天启年间即建碧霞元君庙,士人称为中顶”。中顶庙目前已维护完毕,门前两只石狮雄伟、古色,沧桑,形态独特,山门一间,上有一副楹联:“万古琳宫称广济;重修宝迹继长春。”这是民国二十六年最后重修时制作的大门,记录着长春堂药店捐款修广济宫的事。正殿一座、石狮一对、石碑四通。山门为砖砌仿木结构,在质地细腻的石额上雕刻着“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此为乾隆年间修庙时的遗物,清晰如初。其中二通碑文为康熙时大学士王熙,李天馥所撰。在“中顶普济宫百子盛会碑记”上,四周雕刻着百子图案,俗称“百子碑”,较为珍贵。此碑曰:“泰山行宫遍京师,其最著者中顶宫,谓敕建弘仁普济宫者是也。”
砖砌仿木结构的山门上,题有“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的石额,整个庙宇规模规整,建筑宏丽。1984年中顶庙定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中顶庙在清乾隆三十六年重建,它的前殿供奉着碧霞元君,中殿供奉东岳,庙内还有二通石碑,碑文为康熙时大学士王熙,李天馥所撰。此外,还有一座百子碑,碑的周围浮雕有百子图案,较为珍贵,中顶庙坐北朝南砖砌仿木结构的山门上,题有“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的石额,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建筑宏丽。
中顶碧霞元君庙最吸引人的是农历六月初一的庙会,每年这天,十里八村的人都到中顶庙来表演,庙内外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除上香朝拜的香客,还有很多到此观看花会表演的游人。当时的花会种类较多。如五虎、少林、中幡等花会表演,层出不穷。中顶庙是民间庙会里唯一表演民间传统节目“十三档花会”的地方。此外,庙会期间除杂耍外,还有小商品交易,卖河鲜、卖瓜果、卖鲜花的,商贩云集,叫卖不断,游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京都竹枝词》有诗说道:“右安门外少见尘,人影衣香早稻新;小有余芒开市后,坐看中顶进香人”。
相传阴历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的生日,此时各地娘娘庙都有庙会。北京的五顶庙会功能各有特色,南顶跑车、赛马和中顶社火、走会闻名。
庙在丰台,中间旧多亭馆。每年旧历四月初一开庙,后来改六月初一庙会。中顶庙香火极盛,庙会时人流如潮,川流不息,商贩云集。花会表演、售卖鲜花是中顶庙会的两大特色。各路民间文武花会三五十档,接连表演。有中幡会、狮子会、五虎棍、开路、少林棍、双石头杠子、挎鼓、十不闲、扛箱等。附近花农聚此卖花,为庙会增加色彩。
据记载,清朝乾隆皇帝下旨拨款重修中顶碧霞元君庙,听说修葺一新后,就去“验收”。地方官员精心组织了十三档花会,在新修的中顶碧霞元君庙前表演。由于庙修得好、节目精彩,龙心大悦,大加封赏。西铁营村的“花钹挎鼓”就在受封之列。
乾隆皇帝赐该会的封号为“一统万年大鼓老会”,至今在“花钹挎鼓”的表演中还保留着“参驾”这一套路。由于乾隆皇帝观看表演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初一,中顶碧霞元君庙就定这一天为庙会,十三档花会也在每年的这一天前来进行花会表演。
2018年,第十三届中顶庙民俗文化节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西铁营村中顶庙举行,丰台刘家村同乐义善五虎少林百年老会、海淀万柳合缘永聚中幡圣会、门头沟东辛房鲁氏同乐太平鼓会、大兴旧宫镇群英同乐旱船圣会等十五档民间花会在古老的中顶庙各展风采。各班花会轮流进入中顶庙展演。传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全都依赖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人们的幸福。
去中顶庙在草桥下车,往西走,沿着一条没有名字、也没有牌子的小路向北走,虽有拐弯方向不变,刚出小路一回头看见一个绿色的棚子,这是过铁路的地下通道。走出地下通道,一直往西走,这是还没有交付使用的中顶庙街,大街中央停满了车辆。走了大约有七八百米,就看见路北一座庙,便是了。坐北朝南的中顶庙可惜不开门!
从外面看目前大约也就一进院落,后墙外拆了一块空地,再盖两进院落应该可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