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2019-04-10 07:17:53)
标签:

旧时

地名

今天

还有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紫竹院现在是个公园,在西三环内侧。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紫竹院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有蜀南竹海的竹园别致,又有兔儿岭的灵石草甸景观。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2006年7月1日起,紫竹院公园免费参观。

紫竹院一带,昔日曾有多处优美景观。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是燕京的重要水源之一。金代大定二十七年(1159年)以后,以往上游开挖河道,增辟水源,此地就成了一个蓄水湖。流经园内的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在高梁河上游筑人工河即今长河,蓄引玉泉山水为湖;广源闸则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明代,为使帝后龙舟不受广源闸所阻直驶西郊,就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以利大船往来,紫竹院园址就是当时绕行御舟的河汊子“别港”。明代万历五年(1577),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代这一带设有行宫和码头,皇室人员乘船去颐和园经过这里。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

     另在万寿寺西侧修行宫,原有匾为“福荫紫竹院”。紫竹院由此得名。光绪年间重修。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辛亥革命后上述景观基本荒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整修,1953年3月至7月完成挖湖堆山、修闸和筑环湖路工程,1954年完成公园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并对外开放,定名紫竹院公园。此后,开辟第二水源 “双紫渠”,再度深挖紫竹湖和逐步兴建新景观,至1987年“筠石苑”等景区建成,始成现有格局。

福荫紫竹院亦称福荫紫竹道院,是一座明代时期所建的庙宇,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福荫紫竹院复建工程于2010年开始动工,修缮面积达3308.11平方米,占总面积(8735平方米)的40%以上。复建部分包括福荫紫竹院行宫院、行宫西院(寄云轩)、西南跨院、东跨院(紫竹禅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