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标签:
旧时地名今天还有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四九九)紫竹院
紫竹院现在是个公园,在西三环内侧。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紫竹院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有蜀南竹海的竹园别致,又有兔儿岭的灵石草甸景观。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2006年7月1日起,紫竹院公园免费参观。
紫竹院一带,昔日曾有多处优美景观。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是燕京的重要水源之一。金代大定二十七年(1159年)以后,以往上游开挖河道,增辟水源,此地就成了一个蓄水湖。流经园内的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在高梁河上游筑人工河即今长河,蓄引玉泉山水为湖;广源闸则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明代,为使帝后龙舟不受广源闸所阻直驶西郊,就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以利大船往来,紫竹院园址就是当时绕行御舟的河汊子“别港”。明代万历五年(1577),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代这一带设有行宫和码头,皇室人员乘船去颐和园经过这里。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
福荫紫竹院亦称福荫紫竹道院,是一座明代时期所建的庙宇,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福荫紫竹院复建工程于2010年开始动工,修缮面积达3308.11平方米,占总面积(8735平方米)的40%以上。复建部分包括福荫紫竹院行宫院、行宫西院(寄云轩)、西南跨院、东跨院(紫竹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