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四三四)金牛古洞

标签:
顺义八景今在何处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四三四)金牛古洞
金牛古洞
言泊远
幽幽古洞恋金牛,舜亩耕耘沃野畴。
丰稔乡民亲故土,虔心护佑保芳丘。
金牛古洞是顺义老八景之七,在顺义城区正北10公里的牛栏山上,潮白河西岸,隔河与狐奴山相望。牛栏山高仅百余米,但山上古迹众多,南峰之顶有碧霞宫,东坡上有古刹龙王庙;北峰有萧太后望粮台,相传辽代萧太后在此了望白河运粮船;而中峰之上又有金牛古洞,山洞前还有一石槽,人称饮牛池。关于金牛洞的神话故事在当地不但流传很广,而且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明代记述北京地区历史风俗的《长安客话》一书,就有顺义金牛洞的记载,书中说:牛栏山与狐奴山隔河相望,其第三峰腰间一洞,传说曾有金牛出食禾稼,逐之遁入洞中。有投以砖石者,辄闻水声,或以物抛之,良久,自山傍白河出。
传说这里原本是荒山秃岭,草木难生,村民们衣食不周,生活贫困。后来,不知从何处来了一条金牛,栖息在山中的洞穴中,帮助这里的人们耕耘垦荒,使得荒地变为良田,村中的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金牛却悄然离开,不知去向了。为了怀念这只金牛,人们便把金牛所在的山称为牛栏山,靠山的这个村庄就是牛栏山村。
牛栏山最早有人居住的年代已无法考证,八十年代曾于此发现西周青铜器。北魏时牛栏山已有人居住,辽代曾于此设置牛栏山都统邻司。牛栏山第四峰北端建有望粮墩,相传为萧太后时建造,用来观望潮潮白河上粮草的运输情况。明朝初年,设牛栏山递铺。清代此地曾名漕河营。清康熙年间,这里集镇繁华,曾有店铺数百家。现存文物古迹有元末明初古建筑群“元圣宫”,旧称真武庙,在前后殿中,供有真武像和玉皇像,殿前建有钟鼓楼。五十年代后成为牛栏山一中校址。在牛栏山中峰有金牛古洞,洞前有水槽,常年有水,金牛洞对面有天然形成的饮水池,传说金牛常于此出没。此外还有灵变院等古迹,现已多遭损毁。
在牛栏山中峰有金牛古洞,洞前有水槽,常年有水,金牛洞对面有天然形成的饮水池,传说金牛常于此出没。此外还有灵变院等古迹,现已多遭损毁。
随着故事的不断神化,这个山洞也就成了一处深为民众喜爱的名胜古迹了。民国期间,曾发生一件当地民众保护牛栏山古迹的故事,民国十三年(1924年),为修建潮白河苏庄闸挢,某公司计划在牛栏山开山采石,作修闸的建材。但这样做必然导致毁坏金牛洞等古迹,事情传出,当地社会哗然,于是牛栏山各界向县政府提出,应发布公告,保护牛栏山古迹。结果,由当时的县政根据民众要求,发布了保护牛栏山古迹,制止采石的告示,使金牛古洞等古迹免遭了破坏。民国《杨志》记载了这件事和当时县政府的告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顺义人民对家乡名胜古迹的喜爱。历经沧桑的金牛洞,美丽动人的传说,现在听来依然叫人心驰神往。
金牛洞
范纵涛
洞本清幽,传说金牛曾踏雪;
人多痛爱,须知老马也嘶风。
金牛古洞
张冬峰
牛角夕阳熔作金,孤山白水叶纷纷。
灵霄地府无蹄印,洞里逍遥好梦真。
金牛古洞
千年古洞隐金牛,云锁青峦水自流。
霞起峰巅花逸秀,岚生岫底草含幽。
凭空紫燕施飞剪,隔树黄鹂逞妙喉。
一段传奇颇炫彩,声名无奈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