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2018-10-04 12:16:48)
标签:

患病

也需

自己

了解

分类: 科技视野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我得了这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一样,都是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属于脑梗死症型中症状最轻微的,也是唯一一种能够通过可靠用药、饮食调节、康复锻炼、控制血压和血脂等综合性治疗措施达到彻底治愈的脑梗死。多数腔隙性脑梗死由于一般发病部位多,病灶面积小,所以又称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一般是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

病因

1.心源性

60%~75%,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非心源性

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

3.来源不明

30%

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检查

CT常见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CT很难显影。

头部磁共振能更好的明确梗塞的部位、大小及新旧程度。

诊断

有或无临床症状,根据患者年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高血脂、肥胖、锻炼少、吸烟、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高危因素,可通过CT和磁共振确诊。

鉴别诊断

可与脑钙化灶、脑出血等相鉴别。

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的可靠治疗药物同脑梗死其他症型的治疗一样,都是应该包括合理具有针对性的中西药物。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不考虑药物干预,可以积极饮食、功能锻炼等处理,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应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拜阿司匹林,必要时服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等,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如银杏叶等。

预防

定期体检,健康饮食、积极锻炼,良好心态,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高血脂、肥胖、锻炼少、吸烟、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积极处理原发病,必要时头部影像检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