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三八八)王佐胡同
(2018-09-13 09:27:10)
标签:
没有历史不成胡同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三八八)王佐胡同
过后有图片
王佐胡同在钟楼北,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赵府街,北有支巷通国兴胡同。全长232米。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王作儿胡同,宣统时称王佐胡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王佐胡同1号,原为清代那王府,共四进院落,原有东西二路,开在东路中间。建筑年代约为清代晚期。李宗仁曾在这儿住过,现为某单位办公用房,余为居民住宅。
那王府,始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外蒙古亲王在北京仅有的一处王府。第一代亲王策凌的封号为“蒙古喀尔喀大扎萨克和硕赛音诺颜亲王”,因有“超勇”赐号,王府亦称“超勇亲王府”,又因最后一代亲王名叫那彦图,王府遂有“那王府”的俗称。后因那彦图赌场失利,一夜之间将王府以两万元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用于抵债,到期无力还款反而再向教堂神甫包世杰借款7万元。1931年,包世杰为讨债将那彦图诉至法院,那彦图败诉,迁出那王府。20世纪40年代,教堂又将王府转给金城银行。1984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在原建筑物基础上进行翻建,2007年11月完工,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但没有对外开放。
胡同里25号、27号是永寿庵。山门式建筑,硬山顶,正脊上刻有雕花,两侧有排山滴水。侧面山墙上,带一荷花图案的透风。细看门额上清晰的刻着“永寿寺”并且有年号以及刻字人的名字。西侧竖刻“周又忱敬书”,东侧竖刻“丙子中秋”。门道呈长方形,被砖封住了。小小门楼,雕刻竟如此复杂。山门分开25号和27号,各开一门。两院儿都是永寿寺的范围。院内正殿三开间,配殿尚在。这座庙的名字没有标在乾隆图中,但是它的建筑标得很清楚。它大概是明代的庙宇。现在是居民大杂院。
王佐胡同还驻扎着北京市公安局最为隐秘的机构——“打黑支队”。2006年,北京建国后打掉规模最大的黑恶势力团伙的,正是这里的刑警们。
“王佐”应该来源于“王佐断臂”的故事,出自清代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王佐断臂”也是三十六计“苦肉计”的著名案例;“王佐断臂”故事后被编入京剧《八大锤》,又名《朱仙镇》、《王佐断臂》,是著名的京剧曲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