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弃矿山的生态“蝶变”

(2018-06-22 12:21:54)
标签:

尾矿

治理

不靠

国家

分类: 资源利用

     废弃矿山的生态“蝶变”

——山东省泗水县首创引进非公资本生态修复矿山新模式

农民日报 》( 20180621   08 版)

         王树谷 包庆淼 本报记者  郑海燕

 

“我们生态园的玫瑰香葡萄去年每斤卖到30元,比市场价高一倍,仍供不应求。一到采摘季节,我这园子里车水马龙,都接待不过来,生产的农产品根本不愁卖。”6月骄阳似火,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惠丰农业生态园内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正在葡萄架下指导果农整理葡萄枝的农艺师孙事园非常自豪。

这得益于农庄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烈日当空,只见远处群山环抱,碧翠青黛;近处鹭鸟翩飞,库塘相依波光粼粼,鱼肥虾壮。山脚下,一排排葡萄架藤蔓牵连,枝环叶绕,硕果累累,一座现代化的葡萄庄园拔地而起。随手摘下一串,只见晶莹剔透,汁液饱满,入口生津,香甜浓郁。

       生态立县整治矿山资源

 “别看这园子现在这么好看,以前可是一片废弃的露天矿区,上百家选矿厂在这里开采完铁矿资源就一走了之,留下一堆坑坑洼洼的废坑和乱石头,满目苍夷。别说种庄稼了,就连杂草也不长。” 圣水峪镇后等齐村支部书记刘玉岱一想起当年乱开乱采之后的情形,至今仍心有余悸。

据泗水县副县长罗明颖介绍,泗水县矿产资源丰富,原有选矿企业200余家,多年的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不仅占用了耕地资源,污染了环境,也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农民收益受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这里原来是一片因过度开采铁矿石遗留下来的废弃矿山,布满尾矿废石的废弃矿坑比比皆是,犹如地表的一道道疤痕触目惊心。耕地、植被都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峻,原来在此居住的村民也被迫搬离此地别处谋生。一边是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一边是老百姓无地可耕种。

为积极响应中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将“生态立县”理念全面贯彻到“泗水实践”之中,泗水县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强化矿产企业规范化管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矿山实施关闭,同时加大废弃矿山和破损山体修复力度,并出台矿区土地整理设计规划,全县遗留下的几千亩含铁辉长岩滥采区逐步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修复财政零投入

 “俺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惠丰公司,再到园区来上班,每年仅工资收入就能挣到2万多元钱,不仅脱了贫还能照顾到家,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在葡萄园里干活的省级贫困村贫困户石士荣对眼下的生活心满意足。

为了把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首先得还村民绿水青山。修复废弃矿山可不是一件小事儿,那可需要真金白银往里砸,而县里财力有限,县财政的每一笔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没钱咋办?泗水县积极整合各界资源,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非公经济支持地方公共建设的作用,开创了国内首例非财政投资下的“土地修复、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该县积极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引进山东惠丰农业开发有限,按照“土地修复、固废利用、新型建材、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循环经济原则,启动了圣水峪废弃矿区土地修复项目,实现了“财政零投入、整合民营资本”的发展生态农业修复废弃矿山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作为新泗水人,原籍河北省唐山市的济宁市人大代表孙泽岭在泗水县从事矿石交易多年,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泗水赚了“第一桶金”的孙泽岭决心回报这片土地的父老乡亲,在泗水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到该项目上,而且举家搬迁至此,真正扎根泗水,志在建设第二故乡。

截至目前,惠丰农业先后投入资金2亿元,流转废弃矿山3000余亩,累计完成土地生态修复1300余亩。其中种植葡萄700亩,种植樱桃、苹果、有机蔬菜、地瓜等600余亩,初步形成了以种植鲜食葡萄、酿酒葡萄为主及各类果蔬为辅,集观光旅游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昔日废矿场今成“聚宝盆”

    “男人在车间上班,女人在生态园干活,如果两口子都在公司上班的话,一个月光工资收入就超过6000元。”生态园区负责人徐桂振自豪地说。

昔日荒山丘陵,如今已变成阡陌良田。据介绍,生态园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惠丰鲜食葡萄采摘节”,采摘观光群众超过2万余人次,采摘葡萄及其他有机果蔬15万余公斤,生态农业获得效益200余万元,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效益已逐渐显现。为回报泗水县的父老乡亲,带动周边村庄发家致富,近年来,惠丰农业公司充分发挥农业龙头的带动作用,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园区就业,帮助他们提高收入,依托当地资源实现产业精准扶贫。据统计,生态园仅支付周边村庄农民工资就达30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3000多万元,目前基地已经带动周边黄家庄、后等齐、前峪等3个村庄200多贫困人口,通过在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实现脱贫。

“这个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修复模式值得大力推广,不仅解决了周边村庄就业与脱贫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矿山企业地质生态修复难度大、费用高的难题,既节省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投资,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发展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以河如是说。

关于农业生态园未来的发展,孙泽岭表示将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为切入点,利用圣水峪土地复垦项目周边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资源,按照“产业兴农、村企合作”的全新运营模式,规划打造涉及圣水峪镇12村的生态旅游观光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特色果林区、生态农业种植区、无抗畜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及生态微镇驻地区等八大区田园综合体,希望未来的惠丰农业不仅惠泽乡邻,还能拉长产业链条,惠泽县域,为更多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后记:本文的作者只是第一和第三作者两人,没有第二作者,他是加塞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