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叔叔”靠边站,“伯伯”请出来!

(2018-04-10 17:44:37)
标签:

文化

传统

不能

丢掉

分类: 人微言轻

“叔叔”靠边站,“伯伯”请出来!


建国以后,北京处处一片新气象。天也新,地也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崭新的关系,原来的大爷、大妈,伯父、伯母逐步被“叔叔、阿姨”的新时代称呼所取代。

又经历了文革,连“叔叔、阿姨”也没了,生人见面先问:你是什么出身?

改革开放后,北京率先明确提出使用文明礼貌十二字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实际上是恢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但是里面没有涉及称呼的标准。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国力逐渐强大,经常说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不断修复曾经毁掉的历史文物,可就是有一样从未改变:那就是对别人的称呼。以致出现了胡乱称呼、乱伦称呼。

北京的小孩、年轻人普遍称呼长者为大爷、大妈,有文化的称呼长者为伯父、伯母,这称呼既包括了对于对方的尊敬也包括了对对方的尊重,无论对方年龄是否比你父亲大还是小,都是这样。北京还有一句俗话:出门三辈小。就是教育孩子从小有懂礼貌、有礼貌、讲礼貌,决不能没大没小、野调无腔!见了老者一定要称呼爷爷、奶奶。对于没有结婚的女人一般称呼姑姑,从不用“阿”!阿什么呀?即便真是姨,也不用阿!而是大姨、二姨、老姨……,爸爸、妈妈也不用阿,从来不说阿爸、阿妈,甭管是汉族还是满族,阿那门子呀?

也绝没有大叔、大妈的一家子,那是欺兄霸嫂,是乱伦!更没有大妈、大叔的一家子,那是养小叔子,也是乱伦!即便真有这样的事儿,倒找钱也没有人愿意张扬的,那多丢人现眼呀!不像现在把丢人现眼的事情编成小品,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恐怕现眼现的不匀适。这不是缺心眼儿吗?

笔者今年七十有一,在各种活动中广泛的被不同年龄的年轻人称为“叔叔”,四十多岁的、三十多岁的、二十多岁的都这么称呼。我问他们你父亲比我年长吗?都说没有我年长。我又问他们,你们在家里也是这样称呼比你父亲年长的同辈人吗?他们都说不是。为什么出来就变了呢?他们说社会上都这样。更有甚者,和我年龄相仿的女性,竟然还有很多年轻人称呼她们“姐姐”、“大姐”,据说是为了显得年轻,可以博得老年妇女的欢心。

差了辈份的称呼为什么这样甚嚣尘上?不分长幼的称呼为什么一成不变?乱伦的小品为什么能上春晚?全是舆论导向造成的结果。

我国和欧洲、美洲不同,从来不对长辈直呼其名,也不会用uncle代替叔叔、伯伯、姑夫、姨夫、舅舅,不会用aunt代替婶婶、伯母、姨、姑姑、舅妈,……这就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要想发扬我国的文化、文明传统,就先从恢复伯伯、伯父、大爷的称呼开始吧!

这,就是讲文明、有礼貌、有文化、有传统的最基础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