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二八九)中关村

标签:
地名历史也需关注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二八九)中关村
来过、没来过北京的人,大概都知道北京有个中关村,这里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就在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挨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可是,关于中关村的由来,不知道的人却是绝大多数。在这个十分浮躁的今天,有几个人会去关注这些?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在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并且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还有说,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今天北大物理楼楼北的院落中,就有太监祭祀的刚秉庙,还有一个叫“刚秉”的太监像。至今,海淀镇彩和坊24号院作为清朝著名太监李莲英在海淀修建的三处宅院之一,经过全面修缮,仍然是海淀镇现在保存较为完好的宅院。
1949年以前派出所的旧警察在村子里做户口登记时使用的地址就是“中关村”。这是这个小村叫中关村的第一次。建国后国家选择在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从此正式定名为中关村。我的初中毕业证书上还有陈垣校长的毛笔字大印呢!
1961年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从这时起,中关村开始作为北京市的基本行政单位。中关村下辖科学院宿舍、科学院在中关村各研究所以及蓝旗营、保福寺、三才堂等自然村。
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随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
至此,中关村从一个太监的墓葬地,华丽转身为科技园区,成为了中国的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