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二七三)云居寺
					
											标签:
																				
                            佛教必须爱护环境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三)云居寺



























































云居寺在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寺院占地面积70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 
“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942年云居寺被日军炮火夷为废墟。建国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1985年成立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进行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恢复了昔日的庄严,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市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还在向外扩张,门前河道中有建起了石麒麟的雕像,看来不久即将和完工,河里也将有水。门前有水背后靠山,风景会更加秀丽。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现在的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庙里香火跳跃、香烟缭绕严重的污染了北京的大气,北京的佛教协会为什么不应用电子香?为什么不还佛教一片蓝天?
云居寺在北京算是比较大的,如果驾车去还算方便,要是乘公交车去就不够方便了,房山的公交车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比如房31路间隔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一趟。
返回的车就比较方便了,房12、房19、房31都可以通向公交车十分方便的地方换乘。
持北京市的老年证可以免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