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2018-02-16 10:57:26)
标签:

民间

亦有

古迹

留存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八)苇子水村

北京作为历朝首都留下太多的皇家建筑,不过历史也给北京百姓遗留了不少珍贵的财富。古村落、古村镇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真正属于当地北京人的。即使这样,北京人也不见得都了解。

这些古村大多集中在门头沟区。说起北京古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爨底下村了,其实门头沟区有许多默默无闻、游客罕至的古村,苇子水村就是一座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古村。

苇子水村在门头沟区雁翅镇,距离北京市区大约55公里。海拔高度500多米,四面环山、九龙八岔、植被茂盛,悠闲安静,景色优美。历来有一榆两槐四古柏的说法。一榆是棵龙爪榆,数百年来它一直庇护着一座四合院。两槐除了村头的参天古槐外,村中的另一株槐树矮小得有些可怜,却与村头的槐树同龄。四古柏傲立于四处山头,它们却生长在一条直线上。

小桥流水贯穿东西,座座古宅位列两旁,坡上植被覆盖却又偶露红石,还有四棵古柏“定位”点缀,正可谓是“桃花源内住农家”。这里就是京西寻古探幽的好去处——门头沟苇子水村。

相传远在汉代这里就已有人居住,可查历史有六百余年。据说,明朝初年,该村宗祖高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此,发现此地芦苇茂盛,根下浸水,于是在此定居,取名“苇滋水”。如今水沟干涸了,芦苇没了,村名也演变成“苇子水”。这里的百户村民全都姓高,都是同宗的亲戚。

苇子水地处田庄沟中段的沟底,四周有九条山脊,远看酷似一条条神龙,而龙头都朝向低谷的村里。又因村内有灵泉流水,像一个金盆,九龙之头探至金盆之边,恰似来饮灵泉之水,故有九龙戏金盆之说。站在西坡岭头,九龙戏金盆的美景尽收眼底。

苇子水村口原来是龙王庙和娘娘庙,据说当年龙王庙里供着青龙、白龙、黄龙、黑龙四个龙王泥塑坐像,村民在此杀猪宰羊祈求风调雨顺。如今龙王庙已不见当年风貌,只有庙门口的那棵千年古槐树依然伫立。

整个村子沿一条深宽近两米的灵泉河沟而建,古民宅位列两侧。在九龙八盆之中,依山建有四十八座明、清四合院,三十七座三合院,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七个院子这里的房子全是石头建成的。抗日战争以前留下的四合院更多,战时被日寇烧毁的房屋就有五百多间。

一条东西走向的灵泉穿村而过,隔不远就建有一座用石头砌的石头小桥供人通行,大大小小有十三座桥,其中八座石桥其余的是水泥桥或平或拱,或宽或窄,仪态万千。据说以前河里水流丰沛,生长许多芦苇,苇子水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村子内古井、古石碾随处可见,共有八井十二碾。现如今,仍有四口古井尚未干枯,村民都来此担水洗衣做饭。

苇子水的原生秧歌,是以歌唱戏,只有打击乐伴奏,无管弦、无曲谱,因其婉转、高亢、和谐的九腔十八调和子弟相传等特点,被评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戏究竟来自哪里,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时,村子里来了一民间老艺人,京腔口音,自称“秧歌王”。受到村民热情款待,老艺人将秧歌戏的唱法传给了高家公子,后人尊其“八老爷子”,自此秧歌戏传承下来。苇子水的秧歌戏历来是师徒间口传心授,内容改变不大,并无文字剧本留下,保留至今四百多年殊为不易。

此外,苇子水的香椿也享誉京城,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儿的香椿头大抱拢,香味馥郁,色泽光亮,肉质鲜嫩,自古有“红头香椿”之称,明清时作为“红头椿”贡品专供皇宫。每年春天,苇子水都会举办香椿节,游客纷纷来此一品。

村子名气不大,少有游客,周末会有一些旅游爱或摄影爱好者自驾前来,探访这原生态的古朴村落。

驾车路线:沿着G109向西行,至59公里处的芹峪口转入高芹路路上行直走,遇到的第一个村就是苇子水。

     公交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