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二五四)织女桥

标签:
计划修缮古桥遗址 |
分类: 古老北京 |
查阅新京报的报道得知:2017年4月8日下午,记者从西城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启动多处文物腾退,恢复历史文化风貌,其中天安门旁消失多年的金水河织女桥景观也将开始进行恢复方案的设计。
老北京城的故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故宫外还曾建有一圈皇城。现天安门就是皇城的正门,它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西至中南海旁的南长街,东到南池子,然后各向北面伸展。在皇城墙与紫禁城内外各有一条金水河即内金水河与外金水河。而那皇城外的金水河上除筑有金水桥外,鲜为人知的是其东西两侧还曾各筑有过一座牛郎桥和织女桥。
牛郎桥旧京时也称为御河桥,建在菖蒲河(金水河的一部分)上,桥位于南池子内皇史宬的南侧,原南池子大街南口券门内;织女桥建在天安门西侧的金水河上,桥位于中南海东墙外南长街南口的券门内。这两座桥均是石拱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相传明成祖朱棣在修建紫禁城皇城时,在皇宫内外修整了金水河,建了金水桥,并在外金水河的上游建了织女桥,下游建了牛郎桥,两桥相距约一公里,朱棣寓意以金水桥为“鹊桥”,供织女牛郎从东西两侧相互遥望。实际上那时天安门前的天街东西是不通行的,牛郎织女又怎能相聚在一起呢?相传朱棣皇帝还曾经带着后妃们在七夕节的夜晚来到金水桥旁观星放灯游乐,其众多彩灯像条彩虹的鹊桥,有让牛郎织女在此七月初七夜晚来相会之意。
杜甫曾有《牵牛织女》诗曰:“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上就曾有过牛郎和织女的轶事……
新中国成立前,牛郎桥的桥基、石板、桥栏杆均已残缺损坏。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开始修筑柏油马路,疏通长安街与南池子、南长街一带的交通,牛郎桥、织女桥的残桥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拆除,河水也改为暗流。九十年代菖蒲河又由暗河恢复为明河,还修建了菖蒲河公园,并在公园内重建了石拱桥即牛郎桥,供百姓在此休闲游玩,那座重建的牛郎桥和菖蒲河公园早已成为天安门旁一处独特的景观。
可是织女桥遗址或称古迹早已不存了。南长街里早已建成众多胡同及大大小小的居民院落,只有一条“织女桥东河沿”胡同还在路东,胡同牌子由蓝色变为红色也有半个多世纪了。耄耋的北京人漫步在胡同中,回味着牛郎织女的传说,回想着童年曾在这一带摘芦苇的趣事,至今一幕幕还出现在眼前。耆年的北京人应该就没有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