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二〇七)石门山

标签:
北京地名古老传说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七)石门山
怀柔有座石门山,山上有个洞,人称石门洞。
石门洞,远望一个洞,近观一扇门。石壁上有个石刻老人,手托金锭,白发飘飘。石壁与门框三米之远,厚约一米有余,高十余丈,近二十米之宽,犹如刀砍斧劈,鬼斧神工,蔚为壮观。说起石门山与石门洞,有两则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则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姓阎名怀信的青年,本是书香门第,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又为避乱,携老母迁至风景幽胜的石门山下峪道河村,虽然家贫如洗,却不忘耕读传家,喜读诗书,靠种几亩薄田与老母相依为命,简朴度日。怀信为人敦厚,心地善良,又知书达理,倒也得村人爱敬。有一年,阎母大病不起,眼看不久于人世。怀信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依然不见好转。无奈跑到山中的寺庙求签问卜,那时广善寺还叫清凉寺,寺中长老不等其说明来意,递上笔墨,示意他随便写下一字,怀信不假思索,起笔落笔,一个大大的“孝”字一挥而就,救母尽孝之心跃然纸上。长老先是眉头紧锁,旋即慢慢舒展,娓娓道来:你这一个孝字,有三层意思可解,其一,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你的一片孝心不言自明;其二,“孝”字上半部土字加一撇,意指能救你老母的灵丹妙药是石门山顶土崖中斜长出的一株还魂草,从“孝”字下半部来看,你取得那枚还魂草的时辰应在今夜子时。不等老和尚道出第三解,救母心切的怀信便要起身告辞,去取那还魂草。“且慢!”长老抬手制止了他接着说道:以老衲来看,虽说你这“孝”字写的比较规整,但“孝’字大篆的写法,是个长发飘飘老人的形象,看来会有高人助你!关键成在其三。怀信深信不疑,揖别长老,急忙回返。
夜半子时,怀信爬到石门山顶,伸手不见五指,如何寻得还魂仙草?
突然,雷声滚滚,狂风大作,暴雨骤泼。一道闪电划过,但见一丛碧绿的还魂草长在峭壁石缝中。怀信喜出望外,不及思虑,只怕失了还魂草,跨步一跃,一把揪住了还魂草,可是脚下一滑,跌下山崖,昏厥过去。
当怀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山洞里,洞深莫测,金光四射,金碧辉煌,遍地都是金元宝,金骡马拉着金碾子转,如仙似幻。
此时一只大鸟候在洞外,示意怀信骑到自己身上,怀信闭上眼睛,只听一声鸟鸣,耳际呼呼生风,不多时,又是一声鸟鸣,定睛一看,已在自家门前。
真是精诚所至,石门为开!阎母得救了,怀信求药救母的故事也在十里八乡传开了,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从此当地远远近近的人,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山祭拜山神,站在石像前,默许心愿,抚摸金锭,祈求风调雨顺,财源滚滚,子孝孙贤,五福临门。
另一则说,
一日,亢家二少亢梁带着运送物资的马队行至怀柔境内,恰遇栗员外之女栗琅被毒蛇咬伤,遂拿出祖传解毒妙药,救下栗琅一命。英雄救美,感天动地,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于是结下一段奇缘。栗员外虽然家财万贯,却美中不足,膝下无儿,且老伴早逝,只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双胞胎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提出亢梁若要娶栗琅,须得入赘栗家,改为栗姓,方得允婚。亢梁虽然钟情栗琅,却也是至纯至孝之人,自家也属高门大户,就算自己愿意,此等重大事情,也要禀明父母才行。再说栗家家风甚严,栗琅虽钟情亢梁不能自拔,恨不得立刻跟了他去,但父命难违,只得私下与亢梁石门盟誓,私定终身,依依惜别,亢梁答应栗琅,无论如何都要说服父母,待来年春天山花开遍之时,定然携礼提亲。
其实嫁与巡抚公子的并非栗琅姑娘,而是双胞胎妹妹栗嬛,栗琅得知亢梁离世的消息,痛不欲生,心碎肠断,每日跑进山中,以泪洗面,妹妹栗嬛心疼姐姐,上山以泪相陪劝慰,姐妹二人的泪水化作两股细细的清泉,浸入岩石,顺流而下,汇聚成河。不久,栗琅因伤心过重,也抑郁成疾,一缕香魂,追随亢梁而去。
栗员外悔恨无比,将亢梁与栗琅埋于一冢后,思女心切,日日自责,于是散尽家财,重修清凉寺,并在寺中削发为僧,皈依佛门。每每遇到年轻人前来烧香许愿,就劝其德孝为重, 善行天下;每每遇到年长者入内,就劝其对年轻后辈要宽厚仁慈,不必太拘俗礼,害人害己。他的善举一传十,十传百,竟传到了皇帝那里,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他御书牌匾“广善寺”,从此清凉寺便称为广善寺了。
据说,第二年的春天山花开遍之时,却见在亢栗二人海誓山盟依依惜别之处,生出两棵栗树,咫尺相望,相伴相守。在二人埋骨之处,却突现两块巨石,形如飞鸟,相依相偎……而在对面,人们发现崖上有巨石,犹如一对紧紧相拥的男女,此处风景优美,树木茂密,野花丛生,据说是他们曾密会幽约之处。琅嬛河水,汩汩而流,如泣如诉着一段凄美绝艳的爱情传说。
石门山景区位于怀柔区怀北镇椴树岭村南,距雁栖湖11公里,紧邻青龙峡、怀北汽车营地、百泉山、幽谷神潭等景点。三千多亩的山林,三百多亩的平地,2公里长的河面;石门洞、爱情谷、凤鸣瀑、姐妹泉,广善寺,伉栗树等等,拥有美丽传说的景点使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