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二〇一)皂甲屯

(2017-11-20 14:47:54)
标签:

北京

地名

来源

有据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二)皂甲屯


皂甲屯在海淀区北部。东邻南玉河,西邻上庄,南邻李家坟,北至永泰庄。因屯内和村东古道原有皂荚树而得村名。

皂荚亦称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一种植物胶(瓜尔豆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明代王象晋(1561~1653)所著《群芳谱》是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上面说:“一名鸟犀,一名悬刀,一名鸡栖子。”作为地名始见于辽代。皇后店“在京城西北六十里,与皂角钠钵相近,每岁大驾往还皆经于”,来自元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所记载。文中说皇后店与皂角屯相距不远。元周伯琦《近光集·扈从诗》“大驾北巡上京,例当扈从,是日启行,至大口,留信宿,历皇后店,皂角,至龙虎台,皆钠钵也。”元代称“皂角”。明代称皂角屯,又称皂角铺。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昌平州志·铺舍》条中亦称“皂角铺”,又宫屯条中称“皂角屯”。又清麻兆庆所著《昌平外志·河渠考》云:“造甲屯”。与附近的亮甲店,再远一点的挂甲屯,附近会宋辽之战的杨家将在此造甲。民国六年(1917)称皂家屯铺(见《北京历史地图集》)。新中国成立后称“造甲屯村,所属昌平水洼乡”。1958年3月划入海淀区。

皂甲屯东有“东园子”,南有“南园子”,由于这里水源充足,土地甘厚所产李子颜色红紫,果肉金黄,醇香可口,诏进内务府作国“贡品”。《光绪昌平州志》志载:“李,皂角屯贡李,最佳。”东园子和南园子共有地七十余亩也被封为“御果园”。麻兆庆在同诸公来往函札中云:“吾乡皂角屯,有御果园,例贡李,色紫味甘,他李不及也。”五十年代,御果园中一部分盖起民宅,一部分改为农田,1968年将果树全部刨光。有幸的是管理过御果园的后人应选茹家中院内尚存李子树二棵。

史书记载及民间传说都没有出奇和惊人的故事,但是清楚地讲出了地名的来源,也是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