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七八)三里河
标签:
古老北京历史重现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七八)三里河
前门东路到珠市口东大街之间有个三里河,也可以叫东三里河,因为阜成门外还有一个三里河呢。我要说的就是这个东三里河。
沿河而居是人类选择居住的传统。有历史记载,自明代起,三里河两岸就自然形成居民点。三里河不仅是前门地区传统城市肌理和胡同的形成之源,更是前门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东“三里河”在现两广路原来崇文区。1437年形成、到清末湮没。过去的23路公共汽车在“打磨厂”和“鞭子巷”之间有一站叫做“三里河”。现在三里河这个地名在北京地图上消失了,可在北京人的心里却不能忘。三里河自明朝到清中叶时确实是一条河,从前门的护城河由西北往东南流来,一直流到左安门。当初的河面很宽,可以行船。这一带不仅在于有一座汉白玉的三里河桥,还在于河的两岸各有一座庙宇相互呼应,南岸的是明因寺,北岸的就是铁山寺,都是明朝时候建的古寺,《帝京景物略》和《宸垣识略》分别都有记载。所谓的北桥湾,因在桥北而得名。铁山寺,就紧靠着北桥湾的西边。1953年修路的时候曾经在这里挖出三里河桥来,因为无处安放,又给原地埋下了。
明代时,三里河流域河道纵横,居民沿河而居,更有许多戏楼、会馆聚集于此,河道两岸自然形成了居民点。直至200多年后,到了清末,新的泄洪通道形成,随着人口增加,三里河逐渐被填平,盖上了民居,三里河自此再不见踪影。
如今,依据历史上的位置和走向还原,恢复古色古香的胡同、原汁原味的四合院,院落间再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观,绿地空间沿着河道曲折蜿蜒自然展开。保留了原先四合院里的香椿、国槐、榆树、旱柳等老树,其中最老的香椿有上百年历史。
整条三里河总长约900米,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正对着南芦草园胡同。占地约1.3万平方米,最宽的地方达10米,最窄则为4.5米。
根据记载,前门三里河流域即是指以古三里河河道所流经的区域。前门三里河区域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西起肉市街,东止草厂十条。共有街巷38条,本地区街巷最长的是西打磨厂街,东西方向,长1145米。“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今后还将恢复‘水绕前门’的景象。”
北京越来越美好,北京人越来越稀少。到处重修古建筑,千万别让狗尿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