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树枯草
老树枯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120
  • 关注人气:8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2017-03-29 19:48:55)
标签:

北京

古老

历史

遗迹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老北京的故事(五二)王府井

凡是来过北京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王府井的,大约也都去过那里。王府井大街的繁荣景象应该也是世界闻名的。可是关于王府井的来历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甚至一些北京人也不知道。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成了当时北京内城的一条重要南北通道

这条大街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丁字街”。随着紫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王府,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王府街。据《明成祖实录载,这里建造了十个王府和三个公主府,故称为王府大街。

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共有水井数1258眼,大多水质咸苦,只有极少数甘甜,能饮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则在甘冽可用之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上眼水井甘冽甜美,遂定名为王府井大街,一直沿用至今。清代《乾隆京城全图》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均绘有一眼井,井并明示位于此处。

民国时期,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打出的井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饭,饮用水都是去卖,我们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推着水车卖水的人,其实卖的水也不过是相比之下苦涩味道淡一些,王府街旁西侧口远近闻名的甜水井,其实就是无色无味。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八面槽,中段称王府大街,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

这眼井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湮没,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时被发现,199999日进行了保护,在特地用铁链子围起来一个泛着绿锈的铜井盖,记着王府井得名的缘由。

是这条街的根。这眼甘冽甜美的水井就在现在王府井大街北口、懋隆首饰店侧门昨天的“王府井”只是一个记忆的符号,今天的王府井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留给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应该完了,可是还有更古老的遗存没有说呢:1996南口的东方广场施工,发现了旧石器晚期距今2.5万年的文化遗址,距地表12米,有两层灰褐色文化层,表明古人类曾在王府井地区生活、栖息,在约2000平方米的面积上,发现了两千多件文物,这也是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存。话又说回来了,这两千多件文物放在哪儿了?什么时候让老百姓也瞧瞧哇?到现在快20年了,不是连个影儿也没看见吗? 这些东西不应该保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