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十三)南礼士路
(2017-02-06 15:42:19)
标签:
北京地名不断文雅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十三)南礼士路
近百年来北京进行过三四次地名雅化的改变,把那些粗俗、恐怖和有辱民族风俗的地名改为比较文雅的名称。原来的杀剐胡同、猪尾巴胡同、屎壳郎胡同、王寡妇斜街等都改得比较文明了。文革中更改地名尤为突出“极左”的特点,可惜留下来的不多。
“礼士路”位于阜成门外,南北走向,现在由南礼士路和北礼士路组成,南至复兴门,北到西直门。这条礼士路原来叫“驴市路”,因早年间阜成门有驴市而得名。“礼士路”则是雅化后的地名。
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阜成门设有驴市。那时,去往京西门头沟等地,交通十分不便,没有公共汽车和自行车,骑驴就是一种便捷的交通方式。驴市上的驴贩子守在城门西侧。在雇主前来租驴时,常年做“驴生意”的人一看来者就知身份以便决定出租什么驴,因为驴也“按质论价”,讨价还价儿后,雇主交完租金就可以骑驴上路了。据老人们讲,这儿的驴常年往返这条路,所以都认识道儿,它把雇主“送”到目的地后自己能回来,不用赶脚的跟随。曾有人撰文说,当年鲁迅住在“老虎尾巴”(今鲁迅博物馆)时,常和朋友一块儿去阜成门驴市雇驴去八里庄一带饮酒、郊游,因为当时,一过阜成门就是郊外了,而钓鱼台一带风景宜人,则是鲁迅他们常去的地方。
礼士路西侧有著名的白云观,每年春节要办庙会。骑驴逛白云观是很受人欢迎的活动,所以,一到庙会举办时,阜成门驴市又增添逛庙会的租驴业务。此外,在复兴门等处也有好几处临时的“驴市”。据说西直门也有个别人雇驴,但人少形不成“规模”,鲜为人知。日久天长,从西直门经阜成门直到复兴门,庙会期间,“乔装打扮”的驴来往于斯,形成一景,使这条南北绵长数里的小街被人们称为“驴市路”。直到解放后,驴市消失,尤其是通往京西的其他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十分便捷。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地名不文雅,所以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礼贤下士,比原来文雅多了。
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