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的故事

标签:
坊间故事回首传说 |
分类: 往事回首 |
上世七十年代初,消息的传播全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虽然也有北京电视台,可是家里没有电视机也看不了呀。更何况许多坊间小事既上不了电台也上不了电视台,只能在民间传播。真的假的无从考证,权当一段故事吧。
话说那时我们国家刚刚和中断了20多年的头号敌人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都在彼此的首都建立了联络处。在北京的这个联络处开始办公的前两天,主任外出办事在德胜门外就压死了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手里还拿着一根棒棒糖。这可急坏了首任联络处主任,怎么办?在中国怎样处理这样的事情?他们一点经验都没有。他们当即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此事,并说愿意对小孩的父母作出补偿!
中国政府也赶逐级快查询此事。经查询才知道,小女孩的父母都是街道工厂的工人,那时叫做“大集体”体制的工人,收入比正式工人待遇低。家就住在沿街的地窨子里,就是倒座屋子。一进门要先下台阶,屋子里面的地面比大街的地面低。屋里也黑暗,杂七杂八的没有什么正经家具。两人穿的都是厂里发的工作服。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屋漏偏逢连天雨,家穷又遭幼女亡。祸不单行啊!万分悲伤是不用说了,如果能有一笔赔偿金,肯定是需要的。可是这件事父母说了不算,政府得为他们做主。
在了解了情况后,告诉对方:女孩的父母十分悲伤,不能接受你们的赔偿。对方说:失去了那么可爱的一位小姑娘,我们也感到非常惋惜,出于人道主义的感情,我们希望能够前往他们的家里表示诚恳的道歉和慰问。中方说:等一等吧,现在他们太悲伤。
然后市里、区里赶快忙,先是安排住房。在附近安排了一个两居室给他们居住,当然不是送给他们,只是租给他们。那时北京所有的房子都是这样出租的。然后添置各种家具、被褥、床单、枕头,锅碗瓢盆,液化气灶具,甚至两人的冬夏衣物、鞋帽……,一切都准备好了。看上去像个“家”了,请他们夫妇住进来适应几天。并告诉他们房子归你们住,所有的东西都是你们的了。原来那个家还是你们的。这一切都是国家给的。
又过了几天,政府通知对方:可以来了。
第二天联络处的首任主任淡然还有司机亲自来到家中,向他们表示了真诚的道歉和真心的慰问,并送上了很多的礼物。包括当时的各种家用电器: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些电器当时在北京不仅非常昂贵,而且很难、很难买到。
小女儿没了,却给家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能够稍稍宽慰一下父母的心。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的各种议论,有的说,这孩子就是招财童子,为父母带来了财富,她就走了。也有人说,父母年纪还轻,还可以再生。
不过说实在的,住房的变化可是千载难逢。那个年代基层的国营单位分房还困难呢,街道工厂根本就无法想象。要不是遇到了这件事,绝无可能。所有的家具、衣被、鞋帽、厨具,结婚时都没有置备这么齐全。各种电器倒是齐了,可是电钱花不起呀!电视可以看,电冰箱不敢用,一天走三个字,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啊!再说了,俩人的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怕坏的呀,就当一个碗柜吧。过了好几年,才都用上。当然了,又有了一个小贝贝,是个男孩。
这就是一个因祸得福的故事,而且具有传奇色彩,所以传的很广泛。您只能当故事听听,认不得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