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北京人?

标签:
北京历史文化传承 |
分类: 人微言轻 |
这些日子网上净是关于哪些人是北京人的争论,许多都是列出一些北京土话,认为听得懂的就是,或者会说的才是,而且身份证编号的开头必须是110……的。
我认为,身份证编号不是重要的,许多文革前分配到祖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毕业生,虽然早已落户在边疆,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磨砺,说着并不标准的北京话,但是他们仍然是北京人,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还有许多留在当地,落户在边疆的知识青年他们也是实打实的北京人。虽然设立身份证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外地了,可是北京曾经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儿,身份证号码不号码的有关系吗?当地的人谁见了他们不说他是北京人呀?
还有历来那些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的操着各地方言分配到北京的知识分子们,谁说他们不是北京人了?从来没有人说过他们是“老冒儿”、是“土鳖”!
其实我说,在北京有住处、有工作,有家有业的人就是北京人。再进一步说,那就是特别有礼貌,不会说“您”的,绝不是北京人!北京没有这牲口!这是成为北京人的第一条。要想成为北京人,就必须入乡随俗,东羌西狄南蛮北夷的进了北京都得学着点。别像在你们家里似的,说话没大没小、你我他仨、野调无腔的。见了长辈、领导、老师、医生、师傅必须说您!初次见面的人也要说您!这是规矩!别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某些主持人似的,和八、九十岁老先生对话,张嘴闭嘴你、你的,一点家教都没有,到了北京也不知道学学。会不会说北京话关系倒是不大,但是您得会说“您”,您还得会听,这是必须的!
古道热肠、待人热情,有里儿有面儿。遇到生人问路,一定要清清楚楚的给人家指明白了,怎么走,怎么拐。切记,北京人指路时不说左右,只说东西南北!方向是死的,左右是活的,一转身就变了。
老夫今年虚岁七十了,上班时单位里的人都有北京户口,都是北京人。可是如果你问问你们家是哪儿的?有一半儿的人就会告诉你,我父亲是河北、山东、山西……的了,再往下问,到了祖父那一代大约八九成也不是北京的了。剩下的一二成可能来的更早些。笔者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们家前清时就从广东东莞来到了北京。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北京人,换句话说,谁也不是北京人,大家到了这儿,都遵守这儿的规矩,照章办事,说北京话,办北京事儿,就是北京人。
所以北京人还有个特点,爱学外地人说话。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家就是外地人,从小就听惯了父母的外地口音,学起来轻车熟路。当然学的也都是北方口音,学江南口音难点,学上海话、广东话、福建话就更难,可是也不是没有学不会的。
那时户口控制的严格,进来人不容易。现在控制的很松,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外地人比北京人还多,说话也很难听见北京话了。我经常在公交车上听到:我到西直门儿怎么走?我就纳闷儿,为什么你们家的朝天门、循礼门没有儿化音,非得给北京的城门加上儿化音呢?我听了没好气儿的说:没有西直门儿,那是走猫的!
原来老北京住宅的木门左下角有一个半尺见方的洞,挂一块白布帘儿,那是关上门时方便猫出入的,所以说是走猫的。那是猫道。那才是门儿!那么大的城门怎么能加儿化音?
2011年公布的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可是按照目前的形势看,老北京人越来越少,新北京人越来越多,北京精神里面的“包容”好像不对,似乎是“腾笼换鸟”更合适。
再过二十年,谁是北京人您自己就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