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2016-01-09 21:41:51)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传承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我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还老在北京。可是从来没有去过国子监,真丢人!前两天去了一趟,不够仔细的看了看。还是用粗浅的照片来说明吧。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先师门和大成门东西两侧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共198通,刻有51 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其中,元朝3通,明朝77通,清朝118通。它们已经成为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资料。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丼亭建于明代,井水是为了国子监的师生饮用的。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改为“辟雍环水”所用。现在仍可为池环注水。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辟雍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辟雍与环水组成一体,形如一块温润的玉壁,是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理念在建筑形式上的体现。古代“壁”与“辟”是通假字,也是“辟雍”名称的切实来历。辟雍是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四周池水环绕。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大成殿,孔庙的主体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后被毁,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万历二十八年(1600)改换青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殿堂由七间三进扩建为九间五进。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七)国子监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电脑版的请转发或“喜欢”,手机版的请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更欢迎您点击手机蓝色小字“阅读原文”,这样您就可以进入我的博客,里面有很多篇有图有文的内容可以供您欣赏。

 您的转发和分享,对我很重要。谢谢您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